《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8:07
本文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起步,“中国学派”在美术片的发展下享誉世界。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动画醉心于艺术领域的创作,严重缺乏市场意识。随着体制的改革,经济复苏,国家积极实行走出去政策,中国动画重获活力。在对外交流和接轨中,国产动画面临着不小的冲击,其无价无市的缺点暴露出来。原先遵行艺术主导的美术动画片必然会降低动画的产量,固守精英同样举步维艰,当前的国产动画市场远不能满足21世纪广大受众的需求。 纵观如今的中国动画片市场,缺少具有普适性娱乐成分的动画作品,题材贫瘠、叙事乏味,寓教于乐突出了教育而忽视了娱乐,动画变成了图解工具而不是艺术语言的情感表达,动画企业以质量换取数量的创作方式使动画制作水平整体下降。由于缺乏从宏观视角关注全人类性的话题和事件,几乎没有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自我解剖,导致风格表现单一。传教式的动画主题让受众丧失了自我思考的独立空间,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孩子形成思辨能力的阻碍。由动画演绎的传统经典名著故事,因其内容重复翻新,失去了悬念和期待,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这种直传直入的动画作品可挖掘深入的东西太少,往往随着播出档期的结束,作品的讨论热点也随之结束。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的出现打开了中国原创动画的僵局,本文从《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塑造的文化理念入手剖析其成功的元素,通过对比同时期国产动画市场中的其他作品,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营销和衍生产品开展模式,深入研究其产业链的运营方式,解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因素,力求为后续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企业的创作提供可参照的依据和可行性的方案。全文内容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梳理动画品牌文献和品牌理论,回顾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本章概括了日、美、韩三国动画产业强盛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动画电视剧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通过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具体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成功运营的方式,企业品牌产业链的展开形式,电视、电影衍生产品推出和国外版权出售现象,探讨《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成功塑造的意义。 第二章分析文化式品牌塑造的理论基础,研究文化与品牌之间的概念关系。阐述品牌形象作用于大众世界,是通过唤起受众身份认同产生偶像效应的,在文化式品牌塑造中,主要步骤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定位市场打造文化概念;二是文化转向中带动偶像效应;三是延展品牌概念文化谱系。本章通过介绍美国哈雷戴维森公司推出的哈雷摩托车逆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摩托车市场的案例,分析企业品牌管理者应具有的文化意识和品牌管理策略以及文化式品牌中存在的三大支柱、品牌如何产生文化影响力弥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第三章从狼与羊为元素的文化母题中分析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狼与羊的形象和叙事关系,列举相近文化形象,对比美国长篇动画《猫和老鼠》的角色,解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设计,由此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文化概念层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形象层、内容层、文化精神层。 第四章分析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中,当代文化发生转向,民众普遍处于生活压力巨大、精神焦躁的情绪下,轻松幽默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契合当下受众的需求。《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文化式品牌塑造,以娱乐狂欢叙事、多年龄层受众定位等方式取代传统动画的说教模式,通过传递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元素形成受众的认同感,升华品牌文化的号召力、感染力,并逐渐发展为品牌文化的公信力。 第五章依据文化式品牌塑造模式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塑造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影响《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文化发展中的不利元素,提出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 目前我国已由计划经济时代全面迈入了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等一系列活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全球文化的传播中,动画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技术性,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关联性较高。动画产业的强大有助于提升我国本民族文化,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向心力,积极发展动画产业,加强动画品牌的建设将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和艺术工作者、相关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 动画产业 文化式品牌塑造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绪论11-26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9
- 1.1.1 研究的实践背景11-18
- 1.1.2 研究的学术意义18-1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9-24
- 1.2.1 品牌理论研究综述19-22
- 1.2.2 动画影视品牌文献综述22-24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24-26
- 1.3.1 研究框架24-25
- 1.3.2 研究方法25-26
- 2. 文化式品牌塑造的理论基础26-34
- 2.1 文化与品牌的意义26-30
- 2.1.1 文化与品牌26-27
- 2.1.2 品牌文化的建立27-28
- 2.1.3 文化式品牌28-30
- 2.2 文化式品牌的塑造策略30-34
- 2.2.1 定位市场打造文化概念30-31
- 2.2.2 遵从文化转向带动品牌偶像效应31-33
- 2.2.3 延伸品牌概念文化谱系33-34
- 3.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文化概念34-47
- 3.1 《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的形象层34-39
- 3.1.1 狼与羊的传统文化形象34-37
- 3.1.2 声音和色彩元素的运用37-38
- 3.1.3 镜头位移和动作设计38-39
- 3.2 《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文化的内容层39-42
- 3.2.1 传统俗语和叠词的串联39-40
- 3.2.2 碎片式语言文化意味40-41
- 3.2.3 叙事模式和文化内涵41-42
- 3.3 《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文化的精神层42-47
- 3.3.1 “狼与羊和谐共存”表现中国传统文化42-43
- 3.3.2 “大家与小家”呼应家庭本位思想43-44
- 3.3.3 “夫唱妇随”引导的传统夫妻关系44-47
- 4. 《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策略47-61
- 4.1 品牌文化影响力的形成47-52
- 4.1.1 文化转向中民众信仰缺失47-48
- 4.1.2 民族文化认识误区48-49
- 4.1.3 《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概念的传递49-52
- 4.2 衍生产品系统持续品牌文化感染力52-57
- 4.2.1 定位市场展开品牌文化推广模式52-54
- 4.2.2 产销并行的品牌文化延伸策略54-55
- 4.2.3 多媒体资源提升品牌文化价值55-57
- 4.3 整合营销策略培养品牌文化号召力57-61
- 4.3.1 培植强势品牌文化理念57-58
- 4.3.2 事件营销丰富品牌文化谱系58-59
- 4.3.3 借助品牌文化效应拓展国际市场59-61
- 5. 《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和建议61-68
- 5.1 《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61-64
- 5.1.1 品牌形象设计粗糙61
- 5.1.2 品牌资本回收周期长61-62
- 5.1.3 品牌文化市场低端衍生62-64
- 5.2 《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的建议64-68
- 5.2.1 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文化形象64-65
- 5.2.2 营造品牌文化情感体验65-66
- 5.2.3 注入品牌文化新内容66-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智;;浅析国产动画发展之路——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J];当代电视;2009年04期
2 田利红;;解读《喜羊羊与灰太狼》[J];电影评介;2009年19期
3 郦因素;当代动画片艺术的文化阐释──《小倩》、《花木兰》和《宝莲灯》比较分析[J];电影艺术;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津;基于隐性需求的动漫品牌资产形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廖蔚雯;中国原创动漫产业集群成长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文化式品牌塑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31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