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符号的力量—品牌命名元素之符号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0 17:10

  本文关键词:符号的力量—品牌命名元素之符号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学 品牌名称 品牌标志 命名元素 全球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的识别功能与吸引市场注意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品牌的价值在市场中不断得到体现。品牌的外在识别要素——品牌名称、品牌标志、标志色彩等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外在符号以其独特的力量影响着产品的销售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中国品牌研究院、华央盛邦品牌管理机构曾经以我国的五百个品牌作为样本对其品牌的名称进行抽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内高达75%的品牌名称毫无创意,这样的品牌名称对市场经营没有支持作用,品牌名称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50%的品牌名称包含不适合作为品牌名称的字眼,传达不良信息,所以对开展市场推广有负面作用。另外有30%的品牌名称包含、传播了一些不良的消费感受和联想,对企业有严重伤害。这种现实状况充分显示了品牌命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品牌的这些外在识别要素用符号传递信息、阐述意义。如果符号运用得当,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就能够体现品牌精神,展现品牌文化并且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如果运用不当,不仅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识记,让消费者产生负面的联想,而且还会影响品牌的有效传播以及品牌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品牌命名元素作为品牌外在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价值不仅是体现在功能上,也体现在符号意义上。企业具有目的性的“意义赋予”和消费者联想的共同作用使品牌命名元素具有符号了价值。商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符号的消费,进而我们对品牌命名元素的解读也理所应当可以成为符号的解读。 本文以品牌名称、品牌标志以及标志色彩为代表的品牌命名元素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并结合品牌学、广告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展开分析。文章以国内和国外大量的品牌案例为基础,分析企业品牌在名称创造和标志设计时对符号的运用及表现形式,总结出它们对符号的运用方法,旨在使大家深入了解品牌命名各要素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明确符号对品牌的重大作用。通过成功运用符号进行品牌命名的案例以及命名或者翻译不当的负面案例的分析,得出应正确运用符号,施展符号沟通魔力的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对企业品牌的成功命名提供有效的经验,避免因品牌和标志的误用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而且也在理论上丰富了品牌的理论研究体系,扩充了符号学思想的指导内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很多品牌不再满足于在国内的发展,而是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的品牌要进行跨文化传播更需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品牌走出国门必须选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符号作为品牌命名元素,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掌握世界优秀品牌成功的经验,用符号去表达产品,传递企业文化理念,向世界展示本国品牌的魅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品牌进入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视野,让他们记住这些品牌的名字,希望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符号学 品牌名称 品牌标志 命名元素 全球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11-12
  • 1.3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2-14
  • 1.3.1 品牌命名元素的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意义12-13
  • 1.3.2 品牌命名元素的符号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13-14
  • 1.4 研究现状14-16
  • 1.5 研究方法、研究结构及创新之处16-18
  • 1.5.1 研究方法16
  • 1.5.2 研究内容及结构16-17
  • 1.5.3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8
  • 2. 品牌命名元素与符号学理论18-30
  • 2.1 品牌命名元素的内涵及意义18-21
  • 2.2 品牌命名元素的符号分析21-26
  • 2.2.1 符号的构成及意义生成21-23
  • 2.2.2 符号意义的“换挡加速”23-26
  • 2.3 广告与品牌符号外延到内涵的转变26-28
  • 2.4 品牌命名元素与符号消费28-30
  • 3. 品牌命名元素中语言符号的运用及表现30-43
  • 3.1 现成符号31-37
  • 3.1.1 人名符号31-32
  • 3.1.2 地名符号32-34
  • 3.1.3 动植物名符号34-36
  • 3.1.4 其他已有符号36-37
  • 3.2 仿拟符号37-38
  • 3.3 缩略符号38-41
  • 3.4 新造符号41-43
  • 4. 品牌命名元素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43-56
  • 4.1 品牌标志符号43-53
  • 4.1.1 品牌标志符号的构建原则43-46
  • 4.1.2 品牌标志的两种符号分类46-49
  • 4.1.3 品牌标志与品牌联想49-53
  • 4.2 色彩符号53-56
  • 4.2.1 色彩符号的类型划分53-54
  • 4.2.2 色彩符号的情感表达54-56
  • 5.品牌传播中施展符号沟通的魔力56-61
  • 5.1 巧用符号促进品牌形象建设56-59
  • 5.2 符号误用阻碍品牌传播之路59-61
  • 6.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历70
  • 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川生;美国语言新产业调查报告:品牌命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2 冯锋;;简析企业品牌的命名价值与原则[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5期

3 艾素萍;曹容;;汉语品牌名跨文化翻译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4 黄志贵;;简论汽车品牌的命名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5 郭宁宁;;从中国服装品牌命名现象看汉语语言文字的污染[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6 郑献芹;;品牌命名的方式和技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张玲;;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8 杨胜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化妆品品牌命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5期

9 彭石玉,陈明芳;利奇的意义类型与英汉品牌命名理据[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大鹏;;品牌效应中翻译文化的几点思考[J];山东文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和发;;品牌翻译启示录——谈品牌的Internationalization,Localization and Glocalization[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何正焱;王厚峰;;商品品牌名称挖掘[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潘煜;朱凌;刘丹;;迷惑式品牌名称的原产地认知研究——以低介入度产品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俊亚;;充分利用职能 引导企业走品牌竞争之路[A];无锡市宜兴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年理论研讨文集[C];2004年

5 陈炜;;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林升栋;邹起寿;;在多语言国际市场环境中创建本地品牌名称的研究——一个批判性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符凯伟;;免费开放下的博物馆品牌战略[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蒲英凝;李小初;;消费者行为学案例:联通新势力领跑青少年时尚潮流[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怞芳;;中小服装企业如何创立自有品牌[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勤;;旅游区(点)品牌识别设计[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品牌命名的三大铁律[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贺川生;品牌命名的国际化[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3 张冰;品牌命名向口语化迈进[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张冰;品牌命名口语化[N];中国信息报;2001年

5 魏尤敏;品牌命名 瞻前还要顾后[N];中国企业报;2001年

6 张小明;品牌命名的“三维坐标”[N];经理日报;2002年

7 华文;让品牌美感看得见[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张冰;品牌命名的六言真经[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9 特约撰稿 张冰;品牌命名的六言真经[N];经理日报;2002年

10 可欣 可怡;品牌命名的三大要素[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跨国品牌命名策略及其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黄晶晶;品牌服装企业以审美化为框架的组织制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王小毅;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消费者品牌延伸评估决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周象贤;受众卷入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广告诉求方式的匹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仲宽;我国轿车市场品牌拥挤度及其对企业品牌管理模式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9 郭Y蹙,

本文编号:595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595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