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南京廖华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人力资本关系研究——竞争战略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77 基于技术知识属性的中国企业外部技术选择的现状和特征识别
王元地1,2
,朱容娇1,祁云茹1,金 珺3,黄加顺1
从技术知识属性的技术年龄、地理空间、认知距离三个维度,对中国企业外部技术选择的现状及其技术识别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1998—2012年中国专利实施许可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技术年龄维度上,中国企业在选择外部技术
时,更趋向于选择较为新颖的技术;在地理空间维度上,企业外部技术搜寻距离逐步缩短;在认知距离维度上,企业倾向于认知距离较长的技术。
2014 Vol. 35 (10): 77- [] ( 14 ) (1 KB) (1678 KB) ( 42 )
85 产学研合作中社会资本对学者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彩虹,朱桂龙
产学研合作对学者反向影响的研究对理解学者产学合作动因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资本的三种维度,选取通信产业电通信领域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信息,构建学者与企业合作的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中社会资本对学者学术和技术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资本中程度中心性对学者技术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学术绩效的影响不
显著;中介中心性对学者学术绩效与技术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衡量认知资本的团队多样性对学者的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呈现中介学者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产学研制度建设提出了政策启示。
2014 Vol. 35 (10): 85- [] ( 24 ) (1 KB) (1751 KB) ( 117 )
94 企业内部信任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
杨建君,张
峰,孙丰文
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管家理论从大股东与经理人间信任的角度给出企业不同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解释。认为给予经理人足够的信任,能使其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去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变化,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结合现有信任和技术创新选择文献,考察大股东对经理人的两种不同信任方式(情感型信任和认知型信任)在经理人创新动力调节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
响。研究得出:(1) 大股东与经理人间的情感信任与突变创新选择呈倒U型关系;
(2) 大股东与经理人间的认知型信任促进渐进创新的选择;(3) 经理人创新动力正向调节认知信任和渐进创新之间关系。
2014 Vol. 35 (10): 94- [] ( 17 ) (1 KB) (1709 KB) ( 35 )
105 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研发投入及其绩效研究——基于社会资本工具效用异质性视角
李四海1,高 丽2
基于社会资本工具效用异质性视角,,研究了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和专业性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具有的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和专业性社会资本确实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由于不同社会
资本工具效用的异质性,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下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更为显著,而专业性社会资本对研发投入不论是在融资约束背景下还是非融资约
116 中国工业生产率区域差异的R&D因素研究
孙赵勇1,2,任保平1
中国工业生产率区域差异持续扩大,导致区域经济难以均衡增长。在此背景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市的工业生产率偏移的资本产出差异项和劳动产出差异项,发现各省市的工业技术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分别使用似不相关估计(SUR)和空间面板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以及空间误差模型(SEM),检验了我国R&D投入对工
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更容易引致资本深化的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劳动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能通过R&D投入取得竞争优势;而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从R&D投入中更容易获得技术优势。
2014 Vol. 35 (10): 116- [] ( 20 ) (1 KB) (1726 KB) ( 23 )
124 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证据
祝振铎,李 非
创业拼凑动态作用研究对于突破新企业创建和成长中的资源约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拼凑过程与新企业发展阶段的动态匹配性问题研究,尤其是针对转型经济情境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新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动态模型,并结合我国创业实际,提出了在新企业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创业拼凑对财务绩效与成长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利用212
家新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拼凑对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财务绩效均具有显著直接功效;创业拼凑对初创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创业拼凑与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并不显著。 2014 Vol. 35 (10): 124- [] ( 16 ) (1 KB)
(2083 KB) ( 34 )
133 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基于淘宝网的案例研究
张娜娜,谢 伟 以淘宝网为案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及运用扎根理论的三步编码法,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合法化压力主要源于商务模式与环境的不契合性;电子商务企业合法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弥补行业发展短板,以构建合法化标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商务模式
创新三者的协同是合法化机制的核心;微创新战略与生态圈整合创新战略是合法化的两大关键,从企业内外部共同推动了合法化进程。
2014 Vol. 35 (10): 133- [] ( 24 ) (1 KB) (2241 KB) ( 568 )
142 创新行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生存——基于我国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 阵1,2,王 雪1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而由于存在进入行业的沉没成本,创新对不同行
业内企业生存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运用1999—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
采用二元Probit离散模型分析我国不同行业内企业的创新行为对生存概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行为对我国企业生存概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沉没成本高的行业内企业生存概率更高;不同行业内企业创新行为对生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纺织行业企业创新行为对生存的影响不显著,而石油、非金属行业企业创新行为对生存概率的促进程度最高。
2014 Vol. 35 (10): 142- [] ( 28 ) (1 KB) (2290 KB) ( 28 )
150 企业创新战略与知识结构的匹配性研究
姚艳虹,李扬帆
采用问卷调查法,构建层级回归模型,研究了企业创新战略与知识结构的匹配性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元素知识和架构知识两个维度将知识结构分为四种类型:高元素高架构、高元素低架构、低元素高架构和低元素低架构。通过SPSS18.0和AMOS18.0对400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知识结构与创新战略
匹配度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高元素低架构型知识结构下采用利用性创新战略、低元素高架构型知识结构下采用探索性创新战略,均能获得较好的创新绩效。 2014 Vol. 35 (10): 150- [] ( 18 ) (1 KB) (1620 KB) ( 37 )
159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人力资本关系研究——竞争战略的调节作用
高素英,张艳丽,刘 兵
通过对我国779家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直线经理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对竞争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人力资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异化战略在内部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与内部开发型人力资本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外部获取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外部获取型人力资本的关系中起到反向调节作用。
2014 Vol. 35 (10): 159- [] ( 23 ) (1 KB) (2407 KB) ( 51 )
170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与探索式创新:吸收能力的多重中介效应
王朝晖
探索式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力量。针对现有文献对探索式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不足,考察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和探索式创新的关系,以及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我国246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不但直接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还可以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间接预测探索式创新;吸收能力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和探索式创新间起到了多重中介作用。 2014 Vol. 35 (10): 170- [] ( 27 ) (1 KB) (2720 KB) ( 78 )
2014年 35卷 09期
刊出日期:2014-09-10
3
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影响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转型? 李黎明1,刘海波2
构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模型,发现当自主研发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产业部门将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转型,同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升,产业部门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而且自主研发对产品质量改进效果也会更加显著。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会激励高技术产业加强研究开发,降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不仅如此,知识产权保护会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促进产业从依靠粗放低效率的要素投入向加强内部组织管理转型,这两种作用在2004年我国开始强调自主创新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实证还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对自主型产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引进型产业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为经济贡献的差异,知识产权对自主型产业的经济贡献约为17%~36%,而对引进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则在14%~25%之间。 2014 Vol. 35 (09): 3- [] ( 52 ) (1 KB) (2215 KB) ( 135 )
科学理论与方法
14 产业创新国际化知识流动测度研究——基于专利跨国引用网络的视角
叶选挺1,张 剑1,刘 云2,苏 竣1
基于专利引用的计量分析是测度跨国知识流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知识在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流动情况,为发现和认识不同国家(地区)产业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与交互作用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以计算机与通信产业领域为例,开展基于专利跨国引用网络的产业创新国际化知识流动测度。研究发现,产业创新主体在进行专利发明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国
外同行的专利技术,并通过专利引用将其吸入到自己的专利产出中;新兴国家(地区)尽管进入了中心组,但是对于网络的影响有限;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赶超轨迹,值得其他国家(地区)借鉴。
2014 Vol. 35 (09): 14- [] ( 32 ) (1 KB) (3408 KB) ( 62 )
24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验证性多案例研究
苏敬勤1,刘 静2
基于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从组织管理视角发展核心技术控制力概念,并基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从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三个要素解构其内涵,运用演化经济学方法分析各要素对核心技术控制力的动态演化效应并构建动态演化模型。运用一主多辅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检
验,研究发现: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分别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机制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过程。
2014 Vol. 35 (09): 24- [] ( 20 ) (1 KB) (1937 KB) ( 173 )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人力资本关系研究——竞争战略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4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