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1: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放眼世界,面对新一轮的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把创新作为推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十三五”建设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用创新推动发展,用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新离不开人,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中高素质、高技能的代表,科技人力资源以其特有的能动性在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人力资源是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强弱和持续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摸清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制约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其实际的必要性,对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中国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有活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在搜寻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影响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因素,作为研究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出发点,结合不同因素之间的层次联系,通过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指标数据和灰色系统理论各自的特点说明理论的适用性,以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为主要方法建立了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选取2014年中国31个省的相关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对比分析各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存在的差异,随后将本文评价结论与《2014年中国创新能力报告》中的结论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最后根据模型评价结论从四个角度提出政策性建议,为各省级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参考意见,为丰富科技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做出了微小的贡献。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 熵权法 影响因素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249.21;F12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7
  • 1.1 研究背景12-18
  • 1.1.1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现状12-17
  • 1.1.2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17-18
  • 1.2 文献研究综述18-23
  • 1.2.1 人力资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8-20
  • 1.2.2 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23
  • 1.3 课题研究目的、方法、创新点、内容23-27
  • 1.3.1 研究目的23-24
  • 1.3.2 研究方法24
  • 1.3.3 创新点24
  • 1.3.4 研究内容24-27
  • 2 灰色系统的基础理论分析27-34
  • 2.1 灰色序列生成方法28
  • 2.2 灰色预测模型类型28-30
  • 2.3 灰色聚类评估模型30-31
  • 2.4 灰色关联分析法31-34
  • 2.4.1 灰色关联四公理31-32
  • 2.4.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32-34
  • 3 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34-45
  • 3.1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4-42
  • 3.1.1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34-35
  • 3.1.2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类35-36
  • 3.1.3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数据和体系说明36-40
  • 3.1.4 确定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40-42
  • 3.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42-45
  • 3.2.1 灰色系统评价法的适用性42-43
  • 3.2.2 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43-45
  • 4 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45-57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5
  • 4.2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5-46
  • 4.3 中国区域31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过程46-52
  • 4.4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52-57
  • 4.4.1 科技投入方面53-54
  • 4.4.2 科技活动方面54-55
  • 4.4.3 科技产出方面55-57
  • 5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57-62
  • 5.1 政策建议57-60
  • 5.1.1 优化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发展支撑环境57-58
  • 5.1.2 合理分配资源,建立多元化区域科技投入体系58
  • 5.1.3 引导区域产业调整,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58-59
  • 5.1.4 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充实科技创新人才储备59-60
  • 5.2 不足与研究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A 原始数据65-69
  • 附录B 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灰色关联系数69-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喜庆;;“科技人力资源”定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当代经济;2015年04期

2 姚晓君;夏庆祥;;安徽省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王艳波;刘银国;彭品志;;安徽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安徽省16个地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4 陈帆;谢洪涛;;我国建筑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与分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5 徐林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6 徐亚楠;袁卓君;;从通用电气学人力资源管理之道[J];商场现代化;2012年20期

7 曹鹏飞;;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20期

8 谢雨;潘岩;;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6期

9 杨春明;吴华清;;创新能力、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国内IT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10 郭华巍;;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对策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丽萍;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剑;基于灰色理论的区域配网无功预测分析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熊梦莹;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我国上市保险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陆邦祥;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测评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鹏;我国海洋能源开发技术行业科技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刘爽;中国省区市区域竞争力新旧方法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曹鹏飞;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7 郑莉莉;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石婷;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吴右;我国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2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