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KIS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KIS集聚 制造企业创新 空间互动效应 Sem-Tobit模型
【摘要】: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中:小企业的创新对本地区KIS产业集聚不甚敏感,但对其他地区KIS集聚的关联效应较为敏感;大中型企业的创新则同时得益于其所在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KIS集聚;中高技术企业较之低技术企业更多地获益于KIS空间集聚。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KIS集聚 制造企业创新 空间互动效应 Sem-Tobit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产业协同集聚与我国产业升级研究”(11AJL010) 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典型区域实证”(12JCJJ20YB) 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项目“KIS集聚、空间溢出与中国本土制造业创新:理论分析及经验实证”(13JDSM09YB)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产业集聚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研究”(Y201223021)
【分类号】:F425;F273.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KIS产业(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机制及其效应是有关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研究的一个热点论题。早先的研究大多从服务提供者与客户关联的视角切入,考察KIS与非KIS企业间的互动联系及其往复效应。相关研究揭示,KIS企业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海燕;魏江;;集群网络结构演化分析——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2 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3 魏江;朱海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以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琳;KIBS企业—顾客互动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涛;HENNEMANN Stefan;LIEFNER Ingo;李丹丹;;知识网络的空间极化与扩散研究——以我国生物技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肖兴志;王建林;;谁更适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研发行为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3 杨坚;;市场化、FDI与内资企业技术创新——基于Quantile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4 李丹蒙;夏立军;;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5 贺京同;高林;;企业所有权、创新激励政策及其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6 苏文兵;徐东辉;梁迎弟;;经理自主权、政治成本与R&D投入[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7 吴延兵;;中国工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8 吴延兵;;中国工业产业创新水平及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9 方明月;聂辉华;;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分布的特征事实:齐夫定律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10 李松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杰英;;北京市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效果的实证分析[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王传荣;徐银良;;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亚林;袁声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一个集群品牌维护的博弈模型分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罗正英;汤玲玲;徐亚云;;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效及其资金来源的激励作用——基于江苏省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陈建先;;一类改进的空间相关系数广义矩估计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8 陈建先;郑玉歆;;空间计量经济学文献综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陈燕武;吴承业;;中国省域农村教育消费水平空间效应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10 张征宇;朱平芳;;Anselin空间面板模型的一致快速估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钢;创业企业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3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杨扬;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吴瑞祥;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王立清;制度环境及其替代机制,负债与我国企业R&D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星;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盛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余运胜;基于产业集群的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畅;中国地方政府由“经营企业”转向“经营辖区”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余晴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颖新;基于区位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杉;广东省生产型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森;资源型企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魏江;;顾客互动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冬梅;鲁若愚;;服务创新中顾客参与的研究探讨:基本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整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3期
3 王琳;魏江;胡胜蓉;;服务创新分类研究[J];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4 杜静 ,魏江;知识存量的增长机理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1期
5 魏江;朱海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功能论:集群创新过程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6年03期
6 魏江;王琳;胡胜蓉;陶颜;;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分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1期
7 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年02期
8 陈劲,王安全,朱夏晖;软件业的服务创新[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1期
9 王琳;魏江;陶颜;;软件业服务创新模式演化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魏江;胡胜蓉;袁立宏;钟宪文;;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客户互动创新机制研究:以某咨询公司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广院士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J];安徽科技;2001年08期
2 张承耀;;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J];经济管理;2003年07期
3 郑轶松,齐二石,于冬;面向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1期
4 刘媛媛;恒锋,选择我的理由——访嘉兴恒锋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尔容[J];现代零部件;2005年09期
5 ;资讯[J];中国乡镇企业;2005年09期
6 李宇辉;;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年02期
7 孟亚卿;;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与激励文献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8期
8 张晓宇;;各国制造业人才发展比较研究及对武汉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9 汪斌;金星;;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10 熊芙蓉;刘俊武;;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卫平;;制造业企业的困境和道路[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建华;鞠晓峰;;中美制造业企业组织管理比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盛亚;裘克寒;;浙江制造业技术转型路径选择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5 张仁江;田莉;;制造业企业新技术采纳:动因、路径及障碍分析——基于T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艳;孙慧;陈收;;多元化战略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徐学军;庞丹龙;;网络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增值模式的探讨[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姚康;杨永春;;基于企业视角的兰州市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田祥宇;;基于FA-GA-BP模型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柏岩瑛;并购重组提升“辽宁制造”竞争力[N];辽宁日报;2006年
2 张伟伟邋通讯员 尤芳年 陈育雄 林锦文 陈文德;以副哺主,泉州制造业企业解困之路行得通?[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海军;津门腾飞软件“龙”[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4 记者 孔非 贾瑛 杨洪伦;中日名企高管春城论剑[N];长春日报;2006年
5 吕惠珍 曾飞 记者 余红举;政策支持得力 自身意识增强[N];南昌日报;2006年
6 张鹤邋通讯员 王齐维;前三季度我市贷款增量突破1000亿[N];宁波日报;2007年
7 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王靖凯;全部为制造业企业[N];连云港日报;2008年
8 李若馨;制造业:三季度谨慎预喜 涨幅难超预期[N];经理日报;2008年
9 林刚;“龙门”下的抉择[N];青岛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沈文虹;负重奋进 增产增效[N];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双;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制造业企业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大鹏;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评价及其外包决策与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群力;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吴宪忠;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施瑞龙;组织学习、战略执行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毛其淋;贸易自由化、异质性与企业动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陈大龙;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余婧;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理论与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9 孙维峰;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多元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杨帅;中国制造业要素替代效应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博;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身广;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郭杰;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动力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亚琨;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俊熠;高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非暗;制造业区位分布演变:基于1998-2008年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世民;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汪荔;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制造业分布[D];南京大学;2011年
9 纪,
本文编号:107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07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