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发布时间:2017-10-23 05:31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碳排放 环境效应分解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摘要】:本文在拓展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基础上,运用差分模型将碳排放变动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环保技术效应、生产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环保技术以及整体效应等因素,以考察1998-2010年技术进步、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碳减排的贡献程度,结论显示: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能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而规模效应、结构生产技术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对于高排放行业而言,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对中低排放行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工业碳排放 环境效应分解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路径优化与政策研究”(12BJL054,2012-2014)
【分类号】:F424.1;F424.3
【正文快照】: 1引言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中国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等多种手段。可见,低碳技术进步、高碳产业“锁定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斌;赵新华;;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2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3 薛智韵;;中国制造业CO_2排放估计及其指数分解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3期

4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4 周华明;虞先泽;;《孙子兵法》智慧与金融危机应对之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易培强;;保经济增长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发展方针[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6 刘晶;马丹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动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7 于明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8 吴忠群;张群群;;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9 郭连成;刘坤;;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以中国和俄罗斯为研究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10 王大鹏;朱迎春;;中国三大区经济运行效率对比分析(1988-2009)——基于多层面时空耦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志太;;十、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支农[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5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7 杨宜勇;谭永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李稻葵;徐欣;江红平;;超高投资率的福利损失[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5期)[C];2010年

9 孙洋;郝寿义;;制度影响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的路径选择——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10 陈培雄;李彪;;实现技术商品交易的科技股票市场[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6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石建平;中国苹果消费需求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志刚;山东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何江;我国开发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9 余晓慧;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动态演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2 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3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4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6 孟卫军;;基于减排研发的技术政策选择策略[J];经济问题;2010年09期

7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8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9 陈劭锋;刘扬;邹秀萍;苏利阳;汝醒君;;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寒星;;低碳认证制度[J];中国船检;2010年10期

2 吕静;;清洁煤之梦[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13期

3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4 ;绿色煤电挑战气候变暖[J];电力勘测设计;2009年05期

5 李阳;张洪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下的低碳经济的转型建议——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6 宋帅;王裕胜;;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夏德建;任玉珑;史乐峰;;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J];统计研究;2010年08期

8 王艳坤;;低碳就在身边[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年10期

9 谢睿萍;;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1期

10 杨绪彪;;碳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谢园方;赵媛;;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气候变化、碳排放和纺织工业[A];“科德杯”第六届全国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葵;朱莉;贾姗;;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邵诗洋;;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张艳;秦耀辰;;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结构演进的空间差异[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10 杨涛;李艳梅;;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良;青岛碳排放指标卖到德国[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吴苡婷;为何用双重标准看待中国碳排放[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何英;美碳排放交易法案喜忧参半[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齐晔;走中国特色低碳化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建华;碳排放:企业可能面对的产品质量新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记者 周玉洁;专家称我国应争取合理的碳排放权益[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张于牧;刚性碳排放,绕不过的“坎”儿[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明河 王延斌;中国控制碳排放是挑战也是机遇[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将辉;丁仲礼院士:人均累计碳排放体现公平[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芬航为环保做贡献今年碳排放指标已增至61[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娜;基于生命周期的混凝土大坝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姬世东;中国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孙猛;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任志娟;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李洪丞;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尹瑞雪;基于碳排放评估的低碳制造工艺规划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张成;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张海伟;关于碳排放交易会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林靖s,

本文编号:1081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081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