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研发投入、外商投资对我国电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比较——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5 08:24

  本文关键词:研发投入、外商投资对我国电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比较——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摘要】:本文利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和比较了我国电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笔者从研发投入与产出、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两个层面剖析了我国电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原因。研究认为,随着电子产业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不仅通过技术、资本一揽子要素引进,直接推动了电子产业产能扩大和技术进步;而且还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推动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但是,尽管外资对电子产业的直接效应高于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但其技术溢出效应却低于平均水平。论文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电子产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电子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服务产业化路径研究”(批准号:12AZD111)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利用外资比较利益增进机制及实现途径研究”(批准号:10YJA790098)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资助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与途径研究”(JUSRP51330B) 江南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
【分类号】:F426.63;F276.44;F273.1;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因而对牵引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在战略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晓辉;原毅军;;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2 黄先海,石东楠;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剑波;;R&D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分析[J];经济经纬;2009年06期

4 齐园;;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开放导报;2010年06期

5 陈伟;刘井建;;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企业创新效率变动研究——对我国电子行业的15家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8期

6 徐海洪;刘凤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2期

7 谭智斌;周勇;;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8期

8 郭艳丽;;我国FDI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视角[J];中外企业家;2009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亚平;基于后向关联的FDI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萍;;试论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J];成才之路;2012年02期

2 黄凌云;徐磊;陈明强;;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春顶;赵美英;;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率?——基于中国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4 刘家琨;徐学荣;;我国区域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7期

5 佟东;;中日经济相互依赖性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年06期

6 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7 陆静玲;;浅析MEMS技术在电子通信产业中的价值[J];硅谷;2011年14期

8 彭斯达;陈继勇;杨余;;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3期

9 于洪霞;陈玉宇;;外贸出口影响工资水平的机制探析[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10 吴达平;;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通信产业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鹏;陈金鹰;黄岩;;突发自然灾害与应急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田泽永;FDI的资本形成与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沈克华;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赵金亮;异质性视角下的出口与生产率:企业动因及行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2年

9 邹东颖;后发优势与后发国家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10 高斌;从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看中美贸易互补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王园萍;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韩先锋;中国R&D创新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任娜;深圳平湖原材料交易商城管线工程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孙向利;对外贸易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D];暨南大学;2011年

6 魏丹;珠三角与长三角FDI技术溢出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苏现凤;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D];山东大学;2011年

9 郑文;外商投资动机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熹;我国高技术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及其决定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2 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3 尹静;平新乔;;中国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4 陈小文;宋杰;;在华跨国公司与后向关联——以北京地区外资企业为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5 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J];当代财经;2002年01期

6 马顺道;李永建;;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7 张纯;葛幼松;;中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地区差异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8 金碚;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期

9 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10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收益分配——基于笔记本电脑商品链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芳,沈菊琴;基于钻石模型对江苏省电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价值工程;2005年06期

2 张未名;;服务最大的产业 提供最完整的信息[J];电子设计技术;2004年05期

3 ;2006年特别企划之“展望2006年”[J];电子与电脑;2006年Z1期

4 张贤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J];电子经理世界;2006年11期

5 金琰;张瑞平;徐崇德;赵小兵;王勇森;;2006 SINOCES:消费电子产业的豪门盛宴[J];走向世界;2006年12期

6 袁茂峰;;消费电子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聚变——访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姜捷[J];TWICE消费电子商讯;2007年02期

7 俞毅;;外资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12期

8 王丹;;LG电子的战略变革[J];装备制造;2008年04期

9 山火;;世界电子工业产值知多少?[J];电子产品世界;2008年04期

10 ;产业新闻[J];消费电子商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卿川;陈家桂;;电子产业污染特征简析[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世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3 童昕;;中国电子产业EPR项目试点的组织形式探析[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杜欢政;;浙江再生资源利用模式——对中国电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5 欧阳升;;大力推进军工电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四川信息产业的坚实后盾[A];加快建设四川具有特色的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论文集[C];2006年

6 ;前言[A];中国电子学会产业战略研究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董嘉林;;HyperWorks产品在电子仿真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贾变芬;朱建;刘哲;;PCBA无铅焊点机械性能可靠性测试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生产技术专委会先进制造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严仕兴;;高性能的“自动选择性焊接锡炉”[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于燮康;;深化和完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关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政策的解读、执行和建议[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军;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N];经济日报;2006年

2 哲一;娄勤俭提出创新做强消费电子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6年

3 陈晓霞;着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N];闽西日报;2007年

4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周国云;促进汽车电子产业大发展[N];柳州日报;2008年

5 山东 徐为国;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大而不强[N];电子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段思羽邋贺安;深圳电子展“领军”全国[N];深圳商报;2007年

7 陈晓燕;莆田电子产业谋升级[N];福建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纽约记者 张介岭;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表现强劲[N];经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生死U关”[N];青岛日报;2006年

10 罗清启;中国电子业“规模价格”魔咒仍未打破[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大鹏;中国电子产业创新能力及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曾颖锋;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熊兴娟;汇率对广东电子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赖小东;电子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丁建海;长三角地区电子产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胡欢;精益成本管理在电子产业的应用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强;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何长省;电子元件分销市场及电子元件独立分销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高新;信邦电子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2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092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