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脱钩分析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脱钩分析
【摘要】: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陕西省1980—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以及不同产业和工业不同部门碳排放的变化,并应用脱钩理论探讨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1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的"N"型曲线特征,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呈逐年递增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消费;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工业部门中重工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最大,比重分别为48%和37%,采掘业次之,所占比重为11%,轻工业所占比重最小,约为4%,通过工业内不同行业的比较发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陕西省碳排放主要来源,2005年和2010年8大行业碳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92.56%和95.11%;1980—2011年间除1981年和1997—2000年为强脱钩,1982年和2001—2003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时期经济与能源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其未能抵消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
【作者单位】: 陕西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 脱钩分析 陕西省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制省级2005年温室气体清单(试点省份)及其他省份能力建设”(2010CB955605)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陕西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体系研究”(2012055)
【分类号】:F127;F224;F426.2
【正文快照】: 目前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其中,经济活动特别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人为原因[2]。根据IEA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2 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邵锋祥;屈小娥;席瑶;;陕西省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影响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4 杜笑典;戴尔阜;付华;;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预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庄贵阳;;低碳经济:中国别无选择[J];世界知识;2007年09期
6 苏雅丽;张艳芳;;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1期
7 李淑惠;;陕西经济低碳环保发展战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 in Xi’an[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6年02期
9 陈百明;杜红亮;;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06年05期
10 马蓓蓓;鲁春霞;张雷;薛东前;程晓凌;;新形势下西北地区碳排放及低碳化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政辉;;长株潭地区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2 李艳;何英;李丽;吴巩胜;杨昆;周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3 汪鹏;刘燕;马超;;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4 梅煌伟;黄民生;张如;;基于NEP福建省能源碳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周叶;何慧;陈俊君;;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王崇梅;;基于中国样本探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柏玲;唐艳玲;吴玉鸣;;广西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测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9 李阿萌;张京祥;肖翔;;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0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牛飞亮;;低碳经济目标下的西部企业战略转型[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晔;邹迪明;;低碳交通的内涵、体系构成及特征[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陆汝成;黄贤金;黄飞鸿;张兴榆;赵小风;;新兴边境城市耕地保护:态势、问题及策略——以广西崇左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的理论研究——及脱钩曲线图和国家级实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0年
9 胡智超;邹健;龙花楼;;中国耕地资源变动与非农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文俊;农村社区低碳建设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立志;我国1978~2011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研究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4年
3 吕圆圆;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潘敏;桂滇黔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江生生;工业行业碳排放与工业产值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郑凯;典型农村社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杜明凯;中国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8 易平;基于脱钩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9 葛通达;盐城市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及产业结构优化分析[D];扬州大学;2014年
10 聂宇;桂滇黔地区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郭贯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3 谭荣,曲福田,郭忠兴;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4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5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6 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8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10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远英;牛东晓;沈滢;刘志;;基于协整的影响我国碳排放因素的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5期
2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3 王磊;;英国碳排放征税好处多?[J];中国报道;2010年07期
4 向佳;;新疆参与碳排放贸易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3期
5 王家玮;伊藤敏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路径之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莫大喜;常凯;;欧盟碳排放价格波动的动因剖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7 李正辉;崔衍安;;中国碳排放演化特征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8 戚婷婷;;碳排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9 田云;李波;张俊飚;;武汉市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10 刘晓;朱永彬;彭永明;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趋势的比较[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13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3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