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铟矿资源开发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11-03 21:18

  本文关键词:铟矿资源开发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原生铟 再生铟 ITO 开发形势 对策建议


【摘要】:铟是具有稀缺性、战略性和风险性的一种重要伴生金属资源,其本身及其化合物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高端建筑材料等领域有诸多重要应用。我国是世界原生铟生产的主要国家,富铟矿产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和扬子地台南-西南缘。目前铟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多数国家日益重视再生铟资源的生产,目前再生铟资源已达到铟供应市场的80%;铟金属的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加速了铟替代品的开发;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波动十分明显;定价机制存在矛盾;资源消耗逐渐增加。针对以上情况,对我国的铟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科学研究,依托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成果建立全国含铟矿产的标本库;完善行业规范,加大铟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开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铟矿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制订法规条例,完善铟监管和储备机制。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及对策研究资助(编号:12120113089700)
【分类号】:F426.1
【正文快照】: 铟是一种重要的伴生金属资源,在我国构成工业富铟矿产的矿床类型以复锡的硫化物矿床为主(图1),而富铟矿产中80%以上的铟都富集在闪锌矿中。我国的富铟矿产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和扬子地台南-西南缘,其中广西、云南、内蒙古和广东4省区的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1],此外在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雪祥,王乾,付绍洪,唐菊兴;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的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赵元艺;刘妍;崔玉斌;吕立娜;宋亮;曲晓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论评;2010年04期

3 刘大春,杨斌,戴永年,马文会;云南省铟资源及其产业发展[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1期

4 伍永田,王明艳,范森葵;分散元素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综述[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5 张乾,刘志浩,战新志,邵树勋;分散元素铟富集的矿床类型和矿物专属性[J];矿床地质;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乾;安匀玲;顾雪祥;付绍洪;李发源;;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富集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朱笑青;张乾;何玉良;祝朝辉;;富铟及贫铟矿床成矿流体中铟与锡铅锌的关系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3 王乾;安匀玲;顾雪祥;唐菊兴;钟康惠;;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0年03期

4 王正其;潘家永;曹双林;管太阳;张国玉;;层间氧化带分散元素铼与硒的超常富集机制探讨——以伊犁盆地扎吉斯坦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例[J];地质论评;2006年03期

5 赵元艺;刘妍;崔玉斌;吕立娜;宋亮;曲晓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论评;2010年04期

6 肖渊甫;王强;李志军;何佳乐;龚婷婷;王瑜亮;张世铭;;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铋矿物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学报;2012年07期

7 伍永田,王明艳,范森葵;分散元素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综述[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8 韦岩松;张燕娟;覃全伦;黎铉海;;广西铟资源及产业综述[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9 王文敬;肖卫;;硫酸铟对V79细胞氧化损伤及VitC拮抗作用体外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年03期

10 毛光武;朱玉磷;胡明安;;福建省龙岩中甲铁矿矿床特征及分散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J];地质与勘探;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俊铭;伍永田;易健宏;;铟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成永生;;关于分散元素铟的富集成矿规律初步探讨[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大春;从含锌铟复杂物料中提取金属铟新工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波;滇东北地区会泽、松梁铅锌矿床流体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司荣军;云南省富乐分散元素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潘爱芳;鄂尔多斯盆地与能源矿产有关的一些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王乾;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及富集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罗卫;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分散元素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陈永明;盐酸体系炼锌渣提铟及铁资源有效利用的工艺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伍永田;广西大厂矿田铟的富集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辉;从硫化铟精矿中浸取锌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宋亮;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成矿系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林文军;从烟道灰中综合回收锗、铟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冯同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ITO粉体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贾福聚;云南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建模与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姚金环;不同活化强度下硬锌渣在盐酸体系中浸铟的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7 刘静源;铅鼓风炉烟尘的综合回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魏坤;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制备ITO纳米粉体的工艺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白清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分布及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王文敬;硫酸铟细胞毒性机制及Vc拮抗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雪祥,唐菊兴,王成善,陆彦,王乾;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与(超)大型矿集区的形成:科学问题与思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张淑苓,尹金双,王淑英;云南帮卖盆地煤中锗存在形式的研究[J];沉积学报;1988年03期

3 王顺昌,齐守智;铟的资源、应用和市场[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12期

4 张忠,张兴茂,张宝贵;南华砷铊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模式[J];地球化学;1998年03期

5 温汉捷,裘愉卓,姚林波,卢家烂,彭平安,林清;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研究[J];地球化学;2000年01期

6 卢家烂,庄汉平,傅家谟,刘金钟;临沧超大型锗矿床的沉积环境、成岩过程和热液作用与锗的富集[J];地球化学;2000年01期

7 叶霖,刘铁庚,邵树勋;富镉锌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以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为例[J];地球化学;2000年06期

8 朱笑青;张乾;何玉良;祝朝辉;;富铟及贫铟矿床成矿流体中铟与锡铅锌的关系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9 刘埃平,,钟子川,唐建武;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球化学;1996年04期

10 庄汉平,刘金钟,傅家谟,卢家烂;临沧超大型锗矿床有机质与锗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朝元;;贵州铝业开发形势及加强铝土矿地质勘查的建议[J];贵州地质;2010年01期

2 盛桂浓;;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开发[J];中国锰业;1992年Z1期

3 李保忠;;吉林省矿业开发形势与矿业治理整顿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90年09期

4 彭程电;我国锡锑钨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形势及持续发展策略[J];矿产与地质;1997年06期

5 周应华;江少卿;;刚果(金)铜钴矿业开发形势[J];地质与勘探;2010年03期

6 彭程电;我国几种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形势及持续发展策略[J];云南地质;1997年03期

7 周应华;江少卿;;刚果(金)铜钴矿业开发形势[J];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45期

8 王艳庆;;关于注聚井不同测井方法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6期

9 刘春学;略论我国锡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全利;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阶段性成效显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本刊评论员;建设和谐矿区尚需多方努力[N];贵州政协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定信心 知难而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 确保实现“358”宏伟目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杞人 惠玲 朝胜;“海洋六号”首航太平洋执行科考[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振国 特约记者 王俊;加强“走出去”信息与协调服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螺旋切削式深海钴结壳采矿头最小工作能耗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37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37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