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制造业经验学习的测度、行业波动及成因差异

发布时间:2017-11-10 16:25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经验学习的测度、行业波动及成因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经验学习 干中学 技术进步 绩效差异


【摘要】:中国制造业经验学习强度的测度一直是理论界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使用一种改进的Levinsohn和Petrin(2003)半参数两阶段测度方法,率先系统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经验学习强度。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干中学"强度和经验扩散强度分别为0.194和0.436,这意味着成本降低率分别为12.57%和16.38%。更为重要的是,"干中学"和经验扩散呈现相互偏离的走势:一方面,"干中学"的强度逐年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倘若以两年移动平均来衡量,经验扩散的强度则出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这两种走势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的紧迫时期。进一步地,经验扩散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存在的一个系统性现象,经验扩散强度并不会随产业特征的变动而改变;相反,中国制造业的"干中学"强度在不同行业间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来源于行业的技术特征,这与行业内固有的产业属性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嵌入性约束下的中介服务业市场结构演进与规制研究”(70603003)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社会网络约束下的市场中介组织行为异化及其治理研究”(121081)
【分类号】:F425;F273.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内生演化的动力。很多国内外学者都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多数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靠要素累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较低(简泽,2011)。不过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企业更常采用的是引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艳莹;鲍宗客;;干中学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内生性沉没成本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8期

2 陈艳莹;鲍宗客;;行业效应还是企业效应?——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利润率差异来源分解[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3 刘小玄;李双杰;;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李玉红;王皓;郑玉歆;;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自然;王宏淼;袁富华;;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8 李平;简泽;江飞涛;;进入退出、竞争与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开放竞争作为一个效率增进过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利;;河南省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2 刘荣利;;河南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定位·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韩蓓;张连城;;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杨元泽;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赵国友;殷焕举;;经济增长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J];长江论坛;2006年06期

6 浦勇超;王祥;潘祺志;;我国省际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7 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8 叶林祥;李实;罗楚亮;;效率工资、租金分享与企业工资收入差距——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3期

9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10 张平;赵志君;;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大国效应与模式转变[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安;陈斌开;刘姿彤;;“租税替代”、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姜彩楼;朱琴;;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能源绩效:基于OECD国家的样本[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杨春清;朱卫东;;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9 陈勇兵;盛月;周世民;;生产补贴会促进企业出口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辛永容;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泊;港口业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周夏杰;开放型经济下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关联与外生冲击[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心怡;中国服装产业升级中的商业模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英俊;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雒颖娜;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笑牧;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8 赵艳轲;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李菁;中国纺织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高慧清;基于ANP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俊平;张涛;罗长远;;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韩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2 贺俊;;关于企业利润率差异的经验研究:问题、方法和结论[J];产业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3 杜创;;信誉、市场结构与产品质量——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4 戴魁早;;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来自钢铁产业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5 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6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7 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9期

8 张杰;黄泰岩;芦哲;;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9 杨锐;张洁;芮明杰;;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10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俊伟;张二震;;技术进步、工资差异与贸易顺差[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2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自然;王宏淼;袁富华;;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3 勒晓阳,周婷俐,沃健;技术进步利润优化模型分析法及其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依靠技术进步 推进节约增效[J];上海节能;1997年09期

5 张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6 黄彬云;;论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劳动的内在联系[J];科技广场;2006年09期

7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8 靳卫东;;人力资本需求与工资差距:技术、贸易和收入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7年01期

9 鲁玉祥;方云梅;;基于技术进步的企业制度变迁[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10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李桦;姚顺波;刘广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友平;;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6 魏建新;;降低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建新;;武钢“十一五”前两年节能的实践[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志英;;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减量化途径[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王俊松;;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建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探讨[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3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陈昂;技术进步才是节能根本[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记者 张宏祥邋通讯员 郭强;全省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N];德州日报;2007年

6 司建楠;能源技术进步推进加快 重在工业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记者 孟山 通讯员 李鸣柯;政府出资奖励技术进步[N];洛阳日报;2009年

8 王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还是创造就业[N];解放日报;2003年

9 侯宪印;金川精炼厂依靠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0 京仁;我国通过CDM项目促进节能减排[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涛;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D];复旦大学;2003年

3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晓华;中国贸易增长模式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艳萍;河西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隆连堂;技术进步、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陈珊;可耗竭资源有限期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9年

8 雷淑伶;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芳芳;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7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67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