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核邻避情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公众的“核邻避情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而核能设施所在地居民的"邻避情结"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基于胶东半岛三个有核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公众针对核能设施的"邻避情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反对性态度,二是心理接受距离,三是搬迁意愿,其中多数被访者的"邻避态度"坚决,心理接受距离较远,而搬迁意愿不太强烈;在影响居民"邻避情结"产生的诸多因素中,核电设施的健康威胁、风险的长期性和居民对核电站带来的收益判断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公众的"核邻避情结"。上述研究结果清晰地描述了公众的"核邻避情结"的特征,展现了各种因素与"核邻避情结"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有关部门的"邻避"冲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社会工作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11&ZD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核电扩张背景下的风险邻避及其治理研究”(11YJC840069)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重大核电项目的社会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创新”(2013SKYQ002)
【分类号】:F416.2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再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了核能的安全性问题上。这次重大安全事故与上个世纪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一样,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时间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的核能战略,有核国家的公众更是表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文斌;张明;刘松华;孙福荣;李锦;;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2 全世文;曾寅初;黄波;;北京市居民对核电的认知与接受意愿——基于日本核泄漏事故背景下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陆玮;唐炎钊;杨维志;赵宏中;;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广东核电公众接受性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4 余宁乐;李宁宁;杨广泽;;核电站周围人群核焦虑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1期
5 时振刚,张作义,薛澜,KeithFlorig;核电的公众接受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非,郑蕊,谢冬梅,王惠;SARS中的心理恐慌现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谭德明;邹树梁;;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SWC模型构建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5期
3 朱文斌;张明;刘松华;孙福荣;李锦;;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4 蒋莉萍;;日本核电危机及其影响初步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5 程路;白建华;贾德香;;核电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15%目标及电力系统的影响[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6 童罡;;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7 靳晓凌;张义斌;葛旭波;;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政策展望[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8 武宏波;王智冬;项冰;;国内外核电发展形势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9 王世杰;赵军;;军地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刍议[J];地理空间信息;2008年04期
10 许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核电设备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崇福;;推动我国风险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宗恬;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诸因素之间关系的初探[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一龙;廖力;何旭;;福岛核事故对某高校大学生核电认知能力的现状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4 刘瑛;;美国健康传播学研究的论题、理论与方法[A];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慧敏;技术的民主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3 陆玮;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孟魁;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富国;基于信任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关键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璇;环境风险认知评价的情绪理论模型[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英武;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户倬;广东核电发展必要性及总体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乔楠;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孙晓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我国核电项目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7 王一龙;衡阳市公众核电认知水平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8 贺才琼;基于项目管理的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9 余波;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激励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涛;堆芯热电偶密封结构失效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斌;张明;刘松华;孙福荣;李锦;;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2 时振刚,张作义,陈飞;日本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变化[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3 时振刚,张作义,薛澜;核能风险接受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4 黄雪花;梁雪梅;张建承;;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华西医学;2009年04期
5 张理义;李宁;武国诚;王进礼;徐志熊;陈春霞;崔雪莲;;灾难性事件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陆玮;唐炎钊;杨维志;赵宏中;;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广东核电公众接受性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7 郭敏;高允锁;王小丹;蒋湘玲;;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焦虑抑郁症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2期
8 杨广泽;余宁乐;韩重森;庄家毅;费新军;许雷;;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辐射危险认知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年01期
9 余宁乐;李宁宁;杨广泽;;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年04期
10 叶俊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旭洪;童节娟;薛大知;;应用PSA方法进行核电站维修风险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古新萍;大力推动核技术应用——来自第十三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的报道[J];国防科技工业;2002年11期
3 赵木;冯九河;;浅析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对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作用[J];核安全;2010年03期
4 吴畏;原子能电厂问答摘译[J];华东电力;1975年02期
5 赵仁恺 ,姜越 ,姚敏智 ,佟允宪 ,阮可强 ,罗成 ,刘定钦 ,杨传德 ,屠柱国;第六届太平洋沿岸地区核能会议述评[J];核动力工程;1987年05期
6 王玉荟;亚太地区核能的发展促使提出建立“ASIATOM”的建议[J];国外核新闻;1997年01期
7 刘广生;李慧;;《核能的获得及其应用》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钱智民;;核能行业协会将在我国核能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J];中国核工业;2007年05期
9 本刊评论员;;扎实推进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04期
10 杨华庭;郑超英;;“核能法规与标准中心”在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正式运作[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媂,
本文编号:1181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8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