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自立是如何实现的——中国复杂产品工业的历史经验
本文关键词:技术自立是如何实现的——中国复杂产品工业的历史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自立 技术学习 复杂(系统)产品 嵌入性需求 引进失灵
【摘要】:工业竞争力的行业分化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对这一分化的合理解释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工业与技术政策。本文首先将技术自立定义为一种与技术依赖相对的技术学习,并通过对三个复杂产品工业的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从技术依赖向技术自立转变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都与高度本地化的嵌入性需求的发展以及国家技术能力的积累相关。这两方面因素的互动决定了引进技术和本土创新的命运,只有引进技术在经济上的破产或技术上的失败才能使本土创新得到扩散,从而使局部突破转变为更广泛的竞争力。本文最后就政府定位、技术战略、需求政策和国际合作给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424.3
【正文快照】: 一、导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在行业层次发生了巨大分化。同样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少数行业摆脱了技术依赖,意外出现的“局部突破”引发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在适应西方技术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化的技术路径。多数行业却始终依赖国外核心技术,零星出现的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英杰,刘伟,金海,张小印,王树芬;我国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III排放标准的对策[J];车用发动机;2004年03期
2 路风;蔡莹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挑战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3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4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5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与我国企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对策[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周江华;仝允桓;李纪珍;;基于金字塔底层(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针对山寨手机行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7 朱平芳;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8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与反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5期
9 牛枫;;我国技术转移的界面下移效应原因探析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年01期
10 李孟良;;重型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及实施建议[J];现代零部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二子;刘海洋;谭飞;;出口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制造业企业2008年数据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李峰;潘晓华;刘寿发;;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洪国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体育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4 杨娜;;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5 刘红梅;韩璞;;利用外资与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6 王江;吕庆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规制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高旭东;;政府在我国企业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中的作用: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宋宪萍;范晓志;;中国利用FDI的多维结构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9 王婷;周立新;;FDI与重庆市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10 刘海洋;孔祥贞;;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喜军;;乡镇企业和谐发展与农村环境污染控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盛亚;裘克寒;;浙江制造业技术转型路径选择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志凯;;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梅洪常;邓雪芬;;FDI与自主创新:基于重庆地区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生辉;;企业非突破性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飞翔;黎开颜;居励;;锁定效应与中国工业结构:1992—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何慧慧;;我国的外资引进与工业化进程——60年的经验总结及前瞻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魏守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近期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特征[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李春荣;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竞争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姜宏;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机制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坤;车用柴油机冷EGR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廉国恩;FDI对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浩;沈阳市苏家屯区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琳华;制造企业技术扫描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陈伟;内生增长框架下FDI对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景华;FDI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金友;我国饮料行业品牌竞争力弱化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根良;秦升;;中国“高技术不高”悖论的成因与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2 苏启林;;破坏性技术、组织创新与产业成长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3 巫强;刘志彪;;双边交易平台下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条件、瓶颈与突破——基于山寨手机与传统手机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4 李晓华;;模块化、模块再整合与产业格局的重构——以“山寨”手机的崛起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7期
5 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6 谢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布和竞争策略——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产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7 张丽华;刘松博;;案例研究:从跨案例的分析到拓展现有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8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9 高世楫;张永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发展模式的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4期
10 胡立法;“索洛剩余”与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春莲;[N];证券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继续增强湖南工业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经济;2002年03期
2 马银戌;区际工业竞争力比较[J];经济师;2002年09期
3 陈丽珍,陈海波;江苏省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3年10期
4 檀梅婷,武建奇,纪连贵,焦知岳,曹文治,史玉强;利用香港优势提升河北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J];经济与管理;2005年05期
5 吴先满,陈涵;江苏工业竞争力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彭娜;冯玉平;;必须提高工业竞争力[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01期
7 李刘艳;;河南省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8 赵海东;;江西各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林秀梅;宋晓杰;郝华;方毅;;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10 林秀梅;郝华;宋晓杰;;提升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林秀梅;宋晓杰;郝华;王洋;;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与比较[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3 武义青;马银戌;程桂荣;;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伟;;新时期大连市工业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段奇清;;推进产业集群化 提升工业竞争力[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高闯;胡建军;王希文;王星琪;朱勇;韩亮亮;李雪欣;赵晶;邵剑兵;;第十课题组 关于提升辽宁工业经济竞争力问题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7年
7 武义青;程桂荣;;产业竞争力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对中国大陆31个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8 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两化融合提升工业竞争力[N];中国电子报;2013年
2 南讯;加大力度增强广东工业竞争力[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记者 卢苏燕;欧盟力图提高国防工业竞争力[N];人民日报;2006年
4 金碚;工业竞争力源泉的历史性转变[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马斌;着力提高工业竞争力[N];闽西日报;2008年
6 ;我国工业竞争力水平两年前移七位[N];中国信息报;2004年
7 记者 杨乐;加强合作 提升南宁现代化工业竞争力[N];南宁日报;2014年
8 记者 陈学桦;工信厅:抓住重点工作提升工业竞争力[N];河南日报;2009年
9 ;强化质量建设 注重品牌培育 全面增强我国工业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陈卫明 王伟;略阳壮大四大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竞争力[N];汉中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浩;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研究: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雄;江西省工业竞争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代爽;沈阳市工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任剑翔;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毅;云南省工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及其比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任歌;陕西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洋;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晶;成渝两地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孙静;镇江市工业竞争力及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张力薇;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及其比较[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艳;陕西工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7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21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