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国内市场如何承接制造业出口调整——产需匹配及国内贸易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04 07:26

  本文关键词:国内市场如何承接制造业出口调整——产需匹配及国内贸易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出口倾向 产需匹配 市场分割 批发与零售业 动态面板数据


【摘要】: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重心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需求在支撑产业长期发展中的作用应得到增强。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结构使得内贸与外贸的主要承担者存在"错位",出口调整更多地体现在制造业上。制造企业因外需萎缩而转向"内销"时,当地市场上的产需匹配度及消费饱和度会直接影响这一过程;进一步地,商品在销往国内的外地市场时,市场分割会阻碍跨地区流转,而批发环节的组织化经营网络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并降低进入外地市场的成本。本文对2005—2011年多类商品构成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验证了市场分割与批发贸易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省域范围计算的产需匹配及消费饱和程度指标在回归结果中显著,表明出口调整更多地局限于当地市场。由此,未来应当把调整制造业结构与引导商贸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全国大市场的产需匹配作用;同时,要以市场手段引导存量盘活,使企业经济行为的驱动力更多地由政策激励转变为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青年研究基金项目“零售业深度调整与扩大内需协同机制研究”(批准号14NAES-Y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发产业转型与内外贸联动发展政策协调研究”(批准号13CJY097)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项目“完善市场体系与流通体制改革”(批准号14NAES06)
【分类号】:F424;F752.6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在欧美经济大幅下滑、国际需求规模锐减的背景下,“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从“后危机时代”的表现来看,国内消费与原先的外向型产能之间很难对接,外需萎缩所造成的产需矛盾依然突出。事实上,拉动内需并非易事,消费需求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启湘,冉净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2 行伟波;李善同;;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间贸易: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0期

3 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4 王晓东;张昊;;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非政府因素探析——流通的渠道、组织与统一市场构建[J];财贸经济;2012年11期

5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7 杨忠;张骁;;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8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易靖韬;;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10 谢莉娟;;流通商主导供应链模式及其实现——相似流通渠道比较转化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3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徐厚永;程文娟;王亚春;;基于博弈和利润分享的中小科技企业出口代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5 刘海洋;孔祥贞;;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张淑惠;史玄玄;沈咪;;企业国际化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7 陈太明;;经济总量、东道主、构建时间与奖牌份额[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魏殨;;对区位商分析范式的探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9 张晏;王永钦;章元;陈钊;陆铭;;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10 刘志彪;张杰;;Export determinants study reveals strategy’s weak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马成文;余华银;张志平;;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樊福卓;;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兼论“产业同构”之争是伪命题之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8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婧;企业纵向边界、生产组织与区位分布的选择[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青松;后WTO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经营对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刘厉兵;;流通商主导的供应链动态联盟信息匹对机理[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2 晏维龙;生产商主导 还是流通商主导——关于流通渠道控制的产业组织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3 刘星原;我国批发与零售环节的地位、作用与演变趋势[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4 赵伟;陈文芝;;沉没成本与出口滞后——分析中国出口持续高增长问题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5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6 余东华;;价格歧视、经销商串货与反垄断分析——以“诺基亚事件”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7 王晓东;张昊;;论独立批发商职能与流通渠道利益关系的调整[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8 徐从才;盛朝迅;;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9 汪秋明;;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理论评述与政策含义[J];产业经济评论;2007年02期

10 张骁,杨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借鉴——来自日韩经验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兵;对一种出口退税设想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2 张亚芬;用好退税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J];经济论坛;2000年01期

3 金思,侯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4 沈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与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5 许丹松;;出口退税的逻辑误区[J];大经贸;2001年07期

6 柴国梁;;2001年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分析[J];上海化工;2002年05期

7 张宝婷;出口退税操作实施的国际借鉴[J];税务研究;2002年04期

8 董峻 ,段世文;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乡镇经济;2002年08期

9 金红;密切关注对美出口走势[J];中国统计;2002年04期

10 刘小峰 ,王琨琳;对我国出口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兰;;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2 刘京平;;创汇型出口与盈利型出口[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3 赵玉珍;;应对金融危机,青岛市出口企业发展策略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徐金珍;;我省外贸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5 张跃莘;阎志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改革建议[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7 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宋程丽;;论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10 蔡苏文;于芳;;金融危机对青岛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啸波;今年出口增幅只有5%两大因素造成下滑[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记者 颜晓岩 杜强 钟昱;出口退税新机制 精雕细刻为哪般[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记者 何人民;汽车产品出口问题不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出口退税莫操之过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菲娜;出口退税:为人民币减压而牺牲[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隆国强;谨防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记者 朱菲娜 实习记者 宋冰洁;前五个月北京手机出口增长148.9%[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程瑞华;从外贸出口增长看出口退税改革[N];金融时报;2004年

9 郑子轩 陈静;出口退税政策不得不调整[N];南方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小军;2600家企业被取消出口资格[N];农资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姗;中国出口产品品质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2 邱启东;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影响之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4 冯远;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沈丹阳;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屠庆忠;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龚向明;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出口增长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海余;中国出口增长贡献主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绩效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静;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敏;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祁新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 ;2008年

5 罗洪武;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9年

6 许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东亮;出口退税政策下政府行为的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树斌;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建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完善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静;江西省出口退税管理改革初探[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0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250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