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视角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以股改后沪深股市机械设备业185家公司为样本
本文关键词:关联交易视角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以股改后沪深股市机械设备业185家公司为样本 出处:《产经评论》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控股股东 掏空 关联交易
【摘要】:选取股改后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的机械设备业(C7)公司为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越高,控股股东掏空能力越强;而股权制衡度、外资持股、市场化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等治理因素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弱化控股股东掏空的动机。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高科技企业创业期治理结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升值的视角”(项目编号:10YJA630103,主持人:刘烨)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知识型雇员的集聚效应及动态匹配机制研究-以辽宁省高科技企业为例”(项目编号:WJ2013043,主持人:刘烨)
【分类号】:F426.4;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来看,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经理人存在损害股东利益来谋取私利的动机。人们发现除了少数普通法系国家以外,多数国家的公众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比较集中的,通常情况下会存在持股较多的大股东甚至控股股东[1][2]。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强化了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金国;刘波;吴成华;;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2 吴晓求;股权流动性分裂的八大危害——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必须进行全流通变革[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3 洪剑峭;薛皓;;股权制衡如何影响经营性应计的可靠性——关联交易视角[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4 洪剑峭;薛皓;;股权制衡对关联交易和关联销售的持续性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1期
5 刘建民;刘星;;关联交易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实证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守滨;杨子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资产动机分析——基于隧道股份的案例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2 孙光国;牛永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3 张帅;;企业关联交易转移定价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4 郭均英;;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0年36期
5 席勇;李志学;;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金额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09年33期
6 毕茜;甘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改进:基于关联方交易视角[J];财会月刊;2010年20期
7 顾纪生,钟伟;多元减资:比“减持”和“以股抵债”更广的国有股退出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8 何玲;;解决我国股价指数与股价背离的方案[J];当代经济;2009年06期
9 李晓鹏;陆震;;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10 计方;刘星;;交叉上市、绑定假说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基于关联交易视角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贤杰;肖土盛;陈信元;;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孙立;;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3 程新生;刘建梅;;关联交易、资产专用性与控股股东行为——基于仁和与天目的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裘益政;刘彦;;政治关系、金字塔结构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虎;论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治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靖;定向增发中的控股股东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苏方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代理问题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丁希炜;金融改革与债权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黄庆华;股权分置改革、公司财务治理和企业战略转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大志;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戴志敏;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陈立泰;转型时期中国上市公司绩效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媛;董事会治理对经营性应计可靠性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惟唯;农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短期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谢璐;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肖立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娇;新债务重组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7 谭天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报告舞弊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欣;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治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蕾;全流通过程中大股东操纵股价及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2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蒲自立,刘芍佳;公司控制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4 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5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6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7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8 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年12期
9 何问陶;倪全宏;;中国上市公司MBO前一年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06期
10 王奇波;宋常;;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亮;崔学刚;;后股权分置背景下CEO更换与投资者保护:动因及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2 李善民;陈文婷;;企业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亮;姚益龙;;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4 靳庆鲁;原红旗;;公司治理与股改对价的确定[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5 王亮;罗党论;姚益龙;;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支持的动机与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6 翟羽;;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7 卢闯;李小燕;孙健;;盈余质量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0年02期
8 罗党论;唐清泉;;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年04期
9 苏月中;;控制权争夺与现金股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5期
10 纪君;曹一;;盈余管理与公司内部治理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芳;文旷宇;;控制权安排、掏空与长期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刘亭立;杨松令;;上市公司股东关系分析:基于实际控制人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元月;纪建悦;计雷;;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类优化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宋力;牛利云;;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控股股东约束指数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俞红海;徐龙炳;;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非对称框架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杨兴全;张丽平;;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过度投资值[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晓苏;张继袖;唐洋;;控股股东与应计质量——基于双向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8 李婉丽;贾钢;;派现行为下的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分析——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王泽霞;牟辉;林黎亮;;制衡型股权结构抑制盈余管理有效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马忠;陈勉;;控制性股东大宗股权协议转让中的控制权私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范彪;地产公司大股东增持案例渐增[N];证券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赫;*ST华源面临生死时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伟中;上实发展整合房地产资源初衷不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袁名富;央企大举增持 凸显产业资本战略眼光[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曾冬梅;二股东效仿恒大转让股权 “宽天下”挺入绿景地产[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张媛媛;任志强披金A股圆梦[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丽靓;新华联收购S*ST圣方 房企借壳潮涌动[N];证券日报;2009年
8 刘笑一;上实发展增发整合集团所有地产项目[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9 牛洪军;阳光股份布局东北地产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白玉;中粮集团10亿元“攻克”丰原生化[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勇;制度效应与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刘际陆;制度环境、董事会行为与终极股东掏空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庄健;并购中层级结构设置对收购方终极控股股东融资能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孙晓琳;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运舒;全流通进程中大股东侵害及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刘锴;并购交易特征、股权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李京真;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肖成民;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邓晓卫;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宋小保;控股股东代理条件下的利益侵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征;后股权分置时代控股股东“支持”和“掏空”行为与上市公司价值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潘林;控股股东的掏空与支持[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健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徐朝阳;控股股东经营属性与掏空偏好[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文霞;公司治理与控股股东掏空[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李庆玲;不同改制模式下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马珍珍;控股股东的掏空与支撑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刘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庞刚;治理环境、所有权安排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张玲;后股权分置时代定向增发及其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0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