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突破
本文关键词: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突破 出处:《经济纵横》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工业化 区域边缘地区 国家区域政策 产业集群
【摘要】: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为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这种外部政策注入是推动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且其新型工业化还具有与农业紧密相连、生态环境约束大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过程还面临路径依赖难以突破、容易陷入产业转移的黑色陷阱,以及主导产业选择难、融资难和人才引进难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外部驱动外,区域边缘地区还应走产业集群发展与制度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带动产业园建设与小城镇发展互动共赢,逐步发挥后发优势,以内生发展促进区域边缘地区"中心化"。
[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regional policy has brought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regional marginal areas. This kind of external policy injection is the core power to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marginal area, and its new industrialization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 connection with agricultur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regional fringe area is also faced with black traps, which are hard to break through path dependence and easy to fall into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difficult to choose leading industri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addition to the external drive to rely on national policies, the regional edge area also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combining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promote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nd win-win interaction, gradually play the advanta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endogenous edge region "".
【作者单位】: 广东肇庆学院旅游学院;
【基金】: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对封开‘三化互动’跨越式发展的深远影响研究”(编号:13YB-01)的成果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在新一轮国家区域政策调整带来的区域边缘地区经济新区建设中,以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重中之重。这些区域边缘地区一方面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又要发展新型工业,还要顾及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环境约束。因此,区域边缘地区新区建设的实质是以承接产业转移和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宝强;陈腾;尹海伟;张博;;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2 宋继承;;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动因与路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仇保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企业集群[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2 卢思佳;张小雷;雷军;;新疆铁路沿线城市与工业和谐度及其时空分异[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3 蒋珩;;“汉口北”集群效应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李川;;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与实现[J];规划师;2012年04期
5 杜宁;赵民;;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1期
6 徐靓;尹维娜;;小城镇从“镇”到“市”发展路径——对浙江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研究小结[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S1期
7 陈思宇;;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城互动机制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齐述丽;何砚;韩彩欣;白文彪;;首都经济圈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7期
9 易明;李霞;王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4年19期
10 甘乐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湖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勤;;产业化发展与贵州城镇化可持续发展[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群元;喻定权;;中部城市崛起的战略思考——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陈群元;喻定权;;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个案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4 李川;李寿涛;;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及其实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5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6 陆根尧;罗晓华;;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恩才;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D];兰州大学;2007年
3 朱智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拜琦瑞;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范卿泽;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段炼;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洪非;中国东北地区农村工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徐境;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争波;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志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咸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周江;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谢忠辉;城乡统筹背景下县域城镇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艳;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付文平;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牛红武;郑州市离散型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苏u&;产业集群与城市建设形态初探——以浙江发达地区为例[D];清华大学;2004年
9 罗文;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刘金林;西部农村小企业集群发展与“三农”问题缓解:绩效评估及政策措施[D];广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洪豪;;大都市连绵区边缘带与核心区的空间关联度研究——以金华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2 于涛方;甄峰;吴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3 李红;边缘化城市的发展[J];城乡建设;2003年09期
4 刘兆德;姚丽丽;虞孝感;;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5 梁留科;吕可文;苗长虹;黄飞飞;;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5期
6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李东和;王艳;;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7 包卿,陈雄,朱华友,孙立峰,沈红;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地方产业群升级发展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3期
8 张小青;;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生成机制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10 陆大道;;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的若干问题[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宝军;边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利;;我国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年12期
2 刘运峰;;对天津市部分边缘地区税费流失情况的调查[J];天津经济;2005年04期
3 杨浩;;构建边缘地区和谐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探析[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4 雅柱 ,刘高潮;内蒙边缘地区贫困现状与扶贫对策[J];老区建设;1993年09期
5 周长林;孟颖;;优化边缘地区产业布局 增强天津城市辐射能力[J];城市;2010年08期
6 侯晓丽;贾若祥;;陇南边缘地区区域过程耦合机理分析——以甘肃省宕昌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7 黄锦朝;长三角边缘地区如何接轨上海[J];今日浙江;2003年11期
8 宋继承;;边缘地区主导产业形成动因与路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G.J.R.林吉;杨周怀;;边缘化与工业变化——对国家、工厂和人民的影响[J];地理译报;1989年01期
10 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熊宗仁;;对贵州建省以来发展规律的思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刘安剑;;铜山县边缘地区十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投入的现状调查与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磊 实习生 王宇飞;整治边缘地带[N];湖北日报;2012年
2 袁剑;旧疆新命:西南少数族群的“再发现”[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理查德·沃奇曼约·斯提布斯 摘编 于欢;“边缘地区”之痛[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马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精英: 理解中国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进程的钥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杜都;4亿元完善京城供水管网[N];中华建筑报;2004年
6 黄凯;市领导检查开发区创建工作[N];南通日报;2008年
7 王春;定位求准 发展求稳[N];人民邮电;2002年
8 记者 卞建国;公交,如何更贴百姓心[N];天津日报;2011年
9 云南省农业气象中心 邹丽云;抓紧小春收获 保证大春栽播[N];云南科技报;2006年
10 施龙有;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浙江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e,
本文编号:1341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4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