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工业化、城镇化与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1-03 04:36

  本文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与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工业化 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


【摘要】:通过归纳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提出帮助理解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促进中国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阶段特征,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为载体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人本"因素,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有效纾解户籍、知识产权、教育三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of induction of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 growt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help understand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o promote China people-oriented economic growth. The first stage features China 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key to China vector drive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actor in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thre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will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
【分类号】:F124;F424;F299.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自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取得快速发展,两者呈现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之态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工业化与城镇化问题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而自实施工业战略与城镇化战略以来,中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艳硕;代合治;谢菲菲;;济南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评价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2 王海杰;周毅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的耦合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3 刘祚祥;胡跃红;周丽;;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2期

4 许经勇;;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现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6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宋家乐;李秀敏;;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8 周彩云;;要素积累、TFP、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增长源泉分析[J];西北人口;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陈永广;韩伯棠;李燕;;基于进口贸易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对环渤海地区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永国;;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基于新型工业化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4 张燕;;广东工业企业引进技术风险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5 黄飞;谢良;;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6 杜江;刘渝;;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7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8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9 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市场结构、研发效率与二次创新[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7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国瑜;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陈国华;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欣;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的原因及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马媛;我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金昊;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朝妮;经济增长模型的包容式演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俊杰;西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年07期

2 刘元春;经济制度变革还是产业结构升级——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及其未来改革的重心[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3 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4 吕冰洋;于永达;;要素积累、效率提高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5 阿林·杨格,贾根良;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2期

6 赖明勇,包群;关于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的研究综述——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年08期

7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8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9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10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4期

2 黄湘宁;;关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年02期

3 张绍华;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的对策与措施[J];中国包装;1999年06期

4 魏龙,张云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1年11期

5 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郑爱文,段西宁;就业·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7 赵义;“十一五”,转型政府怎样出牌? 一份规划,一份承诺[J];南风窗;2005年20期

8 何念如;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兼论宏观调控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5年11期

9 彭中文,李勇辉;城镇住宅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J];消费经济;2005年05期

10 孟科学;;我国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阎丽芬;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贸易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2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72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