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煤炭矿区能源集成利用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06:01

  本文关键词:煤炭矿区能源集成利用体系研究 出处:《矿冶工程》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集成 煤炭矿区 集成配置 耗能领域 集成体系


【摘要】:利用集成理论,结合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煤炭矿区能源与耗能领域集成体系进行研究,并运用技术及管理集成,实现集成体系良性运行和持续改善。通过煤炭矿区能源集成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实现矿区能源优势互补,优化能源及耗能领域配置,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完善能源优化配置理论及方法,还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use of integrated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energ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coal mining and energy energy field of integrated system, and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tegration, integrated system of benign ope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coal min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mine energy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fiel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energy supply, reduce energy waste,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enrich and improve the energy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 but also for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裕隆矿业集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A790108)
【分类号】:F426.21
【正文快照】: 煤炭矿区是以煤炭生产为核心与农村、城市融合为一体的区域,该区域兼有能源生产与消耗双重身份,涵盖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等耗能领域。由于矿区各单位隶属关系及性质不同,导致能源的孤立开发与利用,产生了能源重复使用、能源综合利用率低等现象。一方面,矿区能源供给紧张、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卉;金红光;林汝谋;郑丹星;杨勇平;高林;;用于生态工业园的冷热电联产系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志,孙林岩,汪应洛;面向产品创新的过程再造与集成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齐学义;季炜;董士奎;江良荣;;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探讨[J];节能技术;2008年01期

4 宋凌;;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的集成途径浅析[J];建设科技;2008年10期

5 任一鑫;曾宪迪;张士强;;煤炭矿区能源集成利用方式研究[J];矿冶工程;2013年04期

6 张咏梅;王怡丽;张士强;;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矿冶工程;2013年05期

7 倪维斗;陈贞;麻林巍;付峰;李政;;关于广义节能的思考[J];中外能源;2009年02期

8 李青松;韩真理;李晓华;马曙;戚新红;;贵州高产高效煤矿能源管理浅析[J];中国煤炭;2011年03期

9 彭志国;技术集成的实证研究——以Iansiti对美日半导体行业的研究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2年12期

10 任一鑫;曾宪迪;张士强;徐忠臣;;滨湖煤矿能源集成利用研究[J];中国煤炭;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俊强;宋凌;;从宏观到微观发展建筑节能[J];福建建设科技;2009年03期

2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李瑾;周萍;;高校光电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选择[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4期

3 朱国怀;生产企业优化组合模式探索及计算机量化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王晓鹏;;青草沙水库工程规划布局节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8期

5 姜子英;;我国核电与煤电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8期

6 李继方;高明远;陈杰;任海波;;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能源共直流母线混合供电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0期

7 孙圣兰;;基于技术集成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8 周晓宏;郭文静;;技术集成:一种有效的研发创新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9 陆兴发;;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10 邓艳;雷家殨;;从原型技术到制造——面向商业化生产的技术整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晓春;;市场营销的反思与非营利组织营销原则浅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宪睿;企业集成创新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苏青福;生态工业园风险识别与废弃物交换价格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冯雪莲;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李红兵;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史丽萍;基于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运营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欧光军;面向产品的集成创新管理运作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承文;现代造船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李媛;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9 陈阳;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铜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型企业技术整合的架构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昕;不同种源千年桐遗传结构差异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汪宏韬;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巍;既有村镇住宅性能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兆辉;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亚军;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裴晓红;中小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7 戴鸿轶;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导向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研究及思考[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8 李守亳;基于集对分析法的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张扬;工程中的技术集成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季炜;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热子系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寿松;美、日、韩的半导体竞争[J];半导体技术;1994年05期

2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节能与环保;2002年03期

3 韩晶;;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4 刘洁;王前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5 马蔚钧,王江锋,胡山鹰,沈静珠,李有润;江山生态工业园区规划[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S1期

6 耿勇,武春友;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S1期

7 杨敏林;杨晓西;金红光;;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方案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杜兰英;杨春方;吴水兰;石永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9 易文,刘志祥;大工业用户运用峰谷电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的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6期

10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J];动力工程;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雅楠;王沣浩;;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丹;曹勇;许文发;;分布式供电结合热泵系统—分布式能源的一种新组合[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华;平顶山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4年05期

2 魏东让,徐从平;煤炭矿区建设模式初探[J];煤矿设计;1994年01期

3 孙立梅;王震声;;节约型煤炭矿区的构建问题[J];经济论坛;2006年17期

4 秦格;朱学义;王一舒;;我国煤炭矿区生态恢复成本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5 乌兰;;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分析[J];北方经贸;2007年08期

6 崔德忠;;煤炭矿区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11年15期

7 席旭东;;煤炭矿区工业共生模式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周兴亚;方晓明;李姝;;煤炭矿区环境成本支出与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2期

9 吴天翔;;煤矿区循环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煤炭;2010年11期

10 李甲亮,胡术刚,胡文勇,姜军;煤炭矿区的生态安全分析与保障对策[J];中国煤炭;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席旭东;;煤炭矿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产业链结构与功能分析[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2 翟立;曹文彬;李保强;;煤炭绿色营销浅议[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战略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C];2009年

4 方晓明;李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万恩;;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管见[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6 高新民;赵生茂;余子彤;;立足煤炭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7 孙玉峰;;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矿区发展模式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8 ;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探[A];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9 孙立梅;王震声;;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是煤炭资源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莉;;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探究[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坤荣;武冈探明一新煤炭矿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记者宝玉 通讯员帕丽旦;哈密再增两个煤炭矿区[N];哈密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杨又华 罗光前 通讯员 潘志刚;我省发现一大型煤炭矿区[N];湖南日报;2008年

4 记者 于德福 特约记者 王俊;中央地勘基金查明一超大型煤炭矿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记者 韦玉芳;黑龙江完成235个矿山储量核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华文;内蒙古地质勘查实现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李文;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新探出5个超10亿吨煤炭矿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舒克杨邋记者 彭华;122个煤炭矿区新年划定[N];雅安日报;2008年

9 王永军;巴基斯坦:决定开发七个新煤炭矿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丁全利邋史登峰;矿业权减少15793个[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钰;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王晓琳;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低碳经济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乌兰;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秦格;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刘顺国;基于制度创新的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7 杨秋媛;煤炭完全成本化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付跃钦;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若祥;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濵;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3 徐蓝;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戴钦;煤炭矿区生态恢复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马司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法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及发展健康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席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矿区地面塌陷严重程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盖建平;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煤炭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D];天津大学;2006年

8 张玉军;煤矿矿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建设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欢欢;矿区生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万雪峰;矿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2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72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