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约束的江苏省工业结构优化及空间重组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源约束的江苏省工业结构优化及空间重组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是产业转型的前沿领域。利用构建的工业能源熵与区域能源熵概念模型,将江苏工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适度发展与限制发展3类行业,并分析了2000-2012年江苏省工业结构变化及布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优先发展行业工业能源熵和区域能源熵呈增大态势,显示出由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演变趋势;适度发展行业始终以资本密集型行业作为主导,而限制发展行业中资源资本密集型行业占主导地位,但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在空间布局上,优先发展行业分布呈现由南而北递减趋势,适度发展行业呈核心边缘型分布格局,限制发展行业呈点状分布。据此,将全省划分为鼓励集聚区域、适宜集聚区域、适度集聚区域,并提出了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的调控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industrial system is the front fiel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industrial energy entropy and regional energy entropy, Jiangsu industry is divided into three industries: priority development, moderate development and limited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2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energy entropy and regional energy entropy of Jiangsu province are increasing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It shows the evolution trend of industrial system from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to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s always dominated by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 while the resource-capital-intensive industry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industry,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y is decreasing. In the spatial layout, the preferential development industry distribution is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industry is the core margi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industry is point distribution. The whole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encouraging agglomeration region, suitable agglomeration area and moderate agglomeration area, and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0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GLD01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IXM055)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0引言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载体,工业的不同结构形态与空间布局模式在降低能耗、优化环境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工业集约、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工业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外研究多注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因果关系、具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李明玉;李凯;郁培丽;陈浩;;能源节约视角下辽宁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4 王强;郑颖;伍世代;李婷婷;;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5 李艳梅;姜巍;程晓凌;;结构与效率因素对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6 周密;刘伟;;我国能源产业与产业结构相关性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8年11期
7 李艳梅;张雷;;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8 原毅军;董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9 刘鹤;刘洋;许旭;;基于环境效率评价的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10 张慧敏;魏强;佟连军;;吉林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凯;郑畅;;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3 彭远新;林振山;;江苏、安徽能源强度比较分析与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4 邹沛思;贺灿飞;;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5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6 干春晖;贺书锋;汪丽;;中国制造业国际外包与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7 胡宗义;刘亦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省际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8 陈红敏;;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9 呙小明;;China’s energy price shocks on its tertiary industry energy efficiency:a vector-error-correction model based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10 王军;仲伟周;;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研究——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4 李聪;龙思远;奚秀锋;王进峰;程世生;;基于循环经济的铝产业投入产出模型[A];2013(第23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洋;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孙立成;区域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袁潮清;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段宗蓬;江西工业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能源消费[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邓军;适度工业化、技术进步与应对能源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曾文艺;李洪兴;施煜;;模糊线性回归模型(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于术桐;黄贤金;李璐璐;陈美;;中国各省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邵帅;齐中英;;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6 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7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李凯;李明玉;郁培丽;孙广生;;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基于完全分解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9 陈才,杨晓慧;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3期
10 周建安;;资源约束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生态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薛惠锋;[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宣能啸;[N];经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戎;论非均衡调整与南通工业结构优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白荣春;认清形势 搞好规划 积极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12期
3 陆长福,刘勇生;河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杨中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辽宁经济;2001年04期
5 谢旭人;以技改投资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J];中国投资;2002年05期
6 王双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J];经济论坛;2002年04期
7 陈长ng;加快“六大基地”建设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北方经贸;2004年03期
8 王国定;;鄞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点和经验[J];浙江经济;2005年19期
9 张玉春;李宗植;;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考[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10 张培刚;张建华;罗勇;李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维洋;闫晓静;王佳;;基于碳排放量的河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2 胡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适应造纸工业结构优化需求[A];全国制浆造纸行业国产二氧化氯装备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推介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冠中;卢瑛莹;陈佳;周洋毅;;资源环境约束下淳安县工业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高国富;;煤炭工业结构优化、管理现代化初探[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岚;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现场会召开[N];宁波日报;2005年
2 张玉春;着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光明日报;2006年
3 刘精锐 记者 张启涵;“两化”融合促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牡丹江日报;2013年
4 记者 韩立新;我市积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潍坊日报;2013年
5 高芸;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吉林日报;2013年
6 记者 李小华;以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结构优化[N];自贡日报;2013年
7 记者 郝明雷;我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济宁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杨沛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工业结构优化[N];平顶山日报;2006年
9 陈伦平;彭州市政协 促建“一重一轻工业结构优化工程”[N];四川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王艳;明确发展定位 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中心城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周口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秋彬;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涛;贵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2 赵明宇;包头市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鹏生;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4 鞠红彩;自主创新对吉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机理及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甄万里;云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万兴伟;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唐燕玲;基于降低能耗视角的甘肃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英英;陕西省“十二五”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9 陈婉儿;漳州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汪炜;宿迁市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4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7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