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山西煤炭开采消费与气温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4 12:11

  本文关键词:山西煤炭开采消费与气温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出处:《地球与环境》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开采消费 气温变化 灰色关联 山西


【摘要】:利用1961~2011年山西5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煤炭开采消费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山西煤炭开采消费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1年来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变化平稳,90年代以后上升加速,近年来又有下降趋势。(2)山西原煤生产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75年之前,增加缓慢平稳;1976-2000年增速有所增加;2000年后则加速增加。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煤炭消费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煤炭供需总体平衡。(3)能源外调量在山西能源生产总量中占有主导地位,能源外调量基本是以煤为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到2007年,能源外调量和煤炭外调量呈同步增加的趋势,2008~2009年则有所下降。(4)煤炭加工供热产出和煤炭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最为密切;煤炭加工发电产出和煤炭加工投入总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相关相关程度相当;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较小。(5)山西煤炭生产消费对气温变化影响的排序为:对年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年平均气温次之,对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
[Abstract]: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5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xi from 1961 to 2011 and the data of coal mining and consumption, the trend analy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are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l mining consump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n Shanxi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in Shanxi Province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51 years. And has obvious Interdecadal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middle of -40s to 80s, the change is steady and the rise accelerates after 90'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downward trend. 2) Shanxi raw coal production as a whole shows a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 Before 1975, the increase was slow and steady; The growth rate increased in 1976-2000; Since -20s, coal consumption in Shanxi Province has fluctuated and increased. The total balance of coal supply and demand. (3) the energy outpu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total energy prod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energy output is basically based on coal. From -20s to 2007, the output of energy and coal increased synchronousl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8 to 2009, the output of heating and coal production of coal processing an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are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the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the same as the total output of coal processing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total input of coal processing. Elastic coefficient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small.) Shanxi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
【基金】:2011年山西气象科学课题(SXKYBQH20116227)资助
【分类号】:F426.21;P423
【正文快照】: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1]。能源生产、消费的变化对社会经济、气候变化的影响巨大[2]。19世纪末科学家阿累尼乌斯提出“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的假说,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做的第四次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萍;李宏波;黄惠;;1960-2009年云南高原楚雄市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城市气候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2 袁顺全,千怀遂;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3 孙燕瓷;张学雷;程训强;王辉;檀满枝;陈杰;;城市化对南京地区土壤多样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4 许月卿,李秀彬;河北省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5 吴攀;裴廷权;冯丽娟;朱立军;陶秀珍;张立东;;贵州兴仁煤矿区土壤表土与沉积物中砷的环境调查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6年04期

6 何秋生;范晓周;王新明;钱天伟;郭勇义;盛国英;傅家谟;;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9年03期

7 王宇;延军平;苏坤慧;;西安市气候变化人为影响度ARIMA测算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8 周秋红;郑娜;徐素娟;刘景双;孙崇玉;;新疆原煤中汞含量分布及燃煤大气汞排放量估算[J];地球与环境;2013年02期

9 黄栋;;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陈劭锋;李志红;;科技进步、碳排放的演变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之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邹弈星;熊光;;四川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2期

2 李孜军;灰色系统基本方法及其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1996年03期

3 彭建政;何广杰;周灵源;;灰色聚类方法在建筑结构鉴定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梁本亮;刘建新;;基于灰色关联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子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杨攀;张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6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程亮;;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孙洪美;焦传兵;李永胜;张蒙蒙;臧德奎;;山东省紫薇品种观赏价值的灰色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9 刘国璧;袁宏俊;孙群;孟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刘翔110m栏成绩预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友仙;过建春;;海南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玉顺;;临川县小麦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2 施式亮;伍爱友;;GM(1,1)模型与线性回归组合方法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作亚;卢秀山;陈永奇;;附有指数系数的灰色模型及其在实时GPS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静;;消防指挥决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5 张欣海;李智毅;王建锋;;灰色聚类方法在山区城市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6 敖文波;夏斌;胡光道;;模糊综合评判在航空伽玛能谱参数解释评价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梅波;;三比值法与灰关联分析法在色谱分析技术中的运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蔡求源;崔斌;乔辉;;气象因子对万寿西宫子站周边空气质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9 胡永梅;;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10 闵瑞;肖新平;;武汉市高新区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黄光东;基于智能算法的滑坡稳定性建模与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魏晋宏;预测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雷军;宜万铁路施工期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形成规律与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冯启高;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聂秋平;钢铁企业能源实绩平衡与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娜娜;贵州省某村煤与土壤砷含量、形态及其排放的初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丹;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宇轩;电子信箱的可用性实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6 叶公伟;基于模糊优选的PPP项目特许权决策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新艳;企业持续成长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庞大芳;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技术及其在屯兰矿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10 雷康;软土路基沉降的组合预测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落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2 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3 何萍;楚雄市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廖一;宋国辉;唐璐;;燃煤痕量元素转化、排放及控制的研究进展[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6期

5 何萍;陈辉;李宏波;席武俊;;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6 邓慧平,李爱贞,刘厚风,陈淑芬,张雪芹;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7 陈敬安,万国江,陈振楼,黄荣贵;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8 邬光剑,潘保田,管清玉,刘志刚,王义祥;祁连山东段全新世与现代水热组合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9 赵昕奕,张惠远;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农业产量的可持续性[J];地理科学;2000年03期

10 于世永,朱诚,王富葆,李弘;太湖流域全新世气候海面短期振荡事件及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刘根;煤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祖超;姚晓兰;;锦屏县1961—2008年气温变化分析[J];贵州气象;2010年05期

2 吴伟清;黄慕亚;陈丽珍;邹炳和;;吴川市近48年气温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年S2期

3 王明华;孙晓巍;李广霞;戴廷仁;;沈阳市59年来气温变化及其突变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李宪光;任广路;;冷空气活动对鱼台县气温变化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0期

5 陈海涛;;水城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04期

6 李立兵;蒋运志;周水明;黄U喢,

本文编号:137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7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