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结构低碳化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结构低碳化问题研究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减排 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工业化 工业结构低碳化 动力因素
【摘要】:降低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推进我国实现"低碳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是以"低碳"的生产方式取代"高碳"的生产方式,是工业部门表现形式的不断革新。工业结构低碳化是建立在低碳技术创新基础之上,并且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产业结构的变革过程。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创新和需求结构。
[Abstract]: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 Low carbon industrial is "low carbon" mode of production to replace the "high carbon" mode of production, is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forms. Low-carb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ased on low 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process and varies with the changes in technology.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demand structur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JL06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098)
【分类号】:F421;F205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对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这种以消耗化石能源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速增长。高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紧缺,甚至是局部军事冲突等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东明;;关于中朝产业开发与合作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2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3 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5 杜书云;万宇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战略研究——基于12个行业的面板协整分析[J];经济学家;2013年12期
6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7 李艳梅;张雷;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8 国涓;刘长信;孙平;;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2 高婷;王连梅;唐合龙;;西方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3 陆根尧;王晓琳;;以低碳思想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4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公维凤;周德群;王传会;;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6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7 翟东昌;;基于产业能耗分析的青岛低碳城市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8 牛鸿蕾;江可申;;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效应测度——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9 朴光姬;;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转型中的困境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12年03期
10 卢现祥;张翼;;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文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5 谭裴;薛伟;;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管理平台研究[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7 刘丰;国涓;高铁梅;;碳减排政策、效率与经济平衡增长[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曲大为;增压稀燃电控预混合LPG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杨勇辉;低碳经济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威;可持续发展导向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琪;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李娟;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分析模型与中国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丽雅;我国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保华;低碳经济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姚玲;基于低碳经济的福建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小娥;袁晓玲;;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2 张慧智;;新时期朝鲜经济发展战略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0年03期
3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4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5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7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8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9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变动关联特征及其Tapio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晓;基于LMDI方法的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仝妍妍;王立红;;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山东省工业结构[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6期
2 刘桂菊;;浙江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J];经济师;2006年10期
3 张乾涛;王胜光;;工业结构关系测度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4 刘希宋;李果;李蓉;;基于个体差异多维标度分析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年04期
5 章辉;;对广西工业的SHIFT——SHARE法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6 罗静;“十五”期间结构调整要实现六个转变[J];经济论坛;2001年23期
7 邵波;王成涛;丁华;;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王理;傅德印;;因子分析在甘肃工业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2期
9 王鑫;;工业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模型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王彬彬;;攀西地区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工业结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钱锡红;杨永福;;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五省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先明;袁帆;;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卢积明;;计量工作应为发展工业架桥铺路[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钟水映;李魁;;东亚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协动性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琼;齐振宏;冯智能;刘艳玲;迟万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武汉加快发展的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6 王其藩;马山;仇金泉;;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初步研究[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王海龙;黄明;;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周孝德;王西琴;林国富;;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伊婷;我国启动节能发电调度改革试点[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记者 蔺津 赵婵莉;项宗西委员建议:支持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建设 有效调整优化宁夏工业结构[N];华兴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天瑶;发改委:调整工业结构 节能减排仍是重点[N];机电商报;2007年
4 杨毅邋见习记者 吴正刚;甘肃:节能减排走在西部前列[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杨明;高耗能行业利润回落 工业结构趋向改善[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记者 徐华;保定投资1325亿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N];河北日报;2006年
7 刘倩;盘县治理重点能耗行业[N];贵州日报;2007年
8 许来伟;中站区全力扶持重点项目[N];焦作日报;2006年
9 丁品;千家企业节能将与国际“对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蔡三元;选好项目 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N];焦作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孔宪丽;转型期的中国工业增长及其结构性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3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建秋;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钱芳莉;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垂强;安徽省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结构、环境保护关系定量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陈萍;“泛珠三角”九省工业比较优势的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陈雪娇;重庆市工业结构演变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戴德颐;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王芳;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陆蕾;浙江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瑞;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李斯卓;FDI溢出效应对长春市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茜;基于科技进步的江苏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朱骏锋;淮河流域工业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9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7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