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工业行业 影响因素 LMDI 多因素回归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环境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人类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各个国家都在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的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我国在减缓碳排放、采用低碳发展模式方面仍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工业各具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它们对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其研究结论也会为我国工业各行业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整理汇总当前相关研究文献后,提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其次,通过对基础理论的回顾与分析,阐述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常用的两种分解方法: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和指数分解分析法(IDA),并选择了IDA中LMDI方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之后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工业碳排放领域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工业发展、行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第三,测算出工业各行业2003-2011年碳排放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根据碳排放量的大小对39个行业进行分类,,分别分析每一类行业的影响因素。最后为了深入、有效地研究各项因素对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又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碳排放差异较大,其中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居历年榜首;用LMDI模型分析各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时我们发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耗强度无一例外的增加了各行业的碳排放。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发现人口规模、工业发展、能耗强度是三类行业碳排放的共同影响因素。这两者结论相似。
[Abstract]:In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fossil energy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r all mankind is imminent.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various countries are seeking the prev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 new gree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came into being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by Chinese.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mitig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mode is still long way to go. In this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ur country industry specific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s, the analysis of their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 carbon the discharge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Meanwhil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will b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provide very heavy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urpose of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thesis. Secondly, through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basic theory, expounds the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of two kinds of commonly used decomposition method: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and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method (IDA), and select the LMDI method in IDA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MDI factors suitable for China's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field decomposition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including: population siz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ustry structure,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structure. Third, estimates the industry 2003-2011 years of carbon emiss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trend.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carbon emissions to classify 39 industries, respectivel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ach industry. Finally, in order to deep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in industrial industries are studied effectively. The multiple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carbon emission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 among which the black metal smelting and rolling industry in the first place; use the LMDI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industry when we found that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without exception increa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with more carbon emiss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ergy intensity is 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ree types of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s. The two results are similar.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奥;武春友;;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2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3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肖腊珍;陈琰;;中国碳排放的产业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2期
5 苏万春;;珠三角城市碳排放强度及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6 李军军;周利梅;;海峡西岸经济区碳减排潜力预测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8 张斌;;2020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及碳排放强度情景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3期
9 汝醒君;苏利阳;陈茜;;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10 吴滨;;工业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静懿;高昊;;城市总体规划的碳排放指标讨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刘晓;王铮;;中美碳排放量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伯红;周刃荒;王志远;;基于空间紧凑度的城市碳排放强度研究——以长沙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会娟;张智勇;李晓娴;薛冰;;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碳排放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文添;低碳之殇[N];中国经营报;2011年
2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晶;增长中转变 调整中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8 张捷;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规则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范定祥;碳排放控制下的我国企业投资与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9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刘珊珊;河北省碳排放的经济成本核算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3 朱玲玲;中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春燕;气候变暖下的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强度测算及减排政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张碧云;浙江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兰;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谢珍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金汝蕾;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9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5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8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