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0:11

  本文关键词: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 格局 演化 机制 芜湖


【摘要】:汽车产业集群是指汽车产业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构成的地理景观。从企业生产关联考虑,汽车产业集群构成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批发零售业中主要服务于生产企业的专业批发零售商。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特性出发,最小有效规模(MES)整车30万辆为汽车产业集群成形的门槛标志。考虑到中国大部分城市发展水平和阶段,,尤其是当前市带县的体制因素和行政区经济现状,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应当限定到市域。更大空间尺度上,由多个汽车产业集群(市域)邻近关联形成的则称为汽车产业集群区。在汽车市场日趋成长的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在三线建设、外资介入和行政区经济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均衡发展态势不断受到冲击,产业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情形下,社会大生产分工协作日益深入,“大而全”的产业集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汽车产业精益高效的模块化发展要求。本研究以芜湖汽车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芜湖汽车产业集群区位特征、空间形态、圈层差异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空间关系,探究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在产业集群与相关概念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构成主体、产业规模和集群边界等界定汽车产业集群;通过核密度估计和缓冲区分析从空间形态、区位特征和圈层差异等视角透析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以改革开放、奇瑞成立和体制改革等时间节点将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通过热点分析分阶段比较其集聚热点分布差异;最后,从的构成主体、外部环境、驱动路径和集群发展等方面剖析了汽车产业集群驱动机制。
[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refers to a large number of closely related enterprises and related supporting institutions in the space of the phenomenon, is in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scope of mutual contact.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that are geographically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composition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mainly includes the professional wholesale retailers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automobile wholesale and retail industry, which mainly serve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economy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minimum effective size (MES) of 300,000 vehicles is the threshold sig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considering the level and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st cities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system factors of city and count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the spatial scale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city area.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is calle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area, which is formed by the close relation of several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automobile market growing day by da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of our country is in the third lin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apital intervention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affected, and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e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ocial producti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is deepening, "large and complete" industrial cluster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lean and efficient modular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his study takes Wuhu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form, layer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in Wuhu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paper further defines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through composing subject, industrial scale and cluster bound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Wuhu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form,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ing layer difference through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and buffer zone analysis. Th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 of Wuhu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t the tim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ery establishment and system reform,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lustering hot spots are compared through hot spot analysis. Finally,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in body, external environment, driving path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彬;;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7年03期

2 陈天会;;汽车产业集群是十堰发展的必由之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2期

3 程亚;宁德龙;;成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6期

4 ;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呈现出四大优势特点[J];石材;2011年07期

5 夏名首;;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分析及改进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6 刘艳军;孙迪;李诚固;;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年03期

7 孙伟;赵盎;;企业选择产业集群的方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年05期

8 张晓杰;曹利军;;区域创新体系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6年06期

9 程国平;刘勤;;产业集群多维创新合作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2007年05期

10 史家明;张茂林;;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以上海国际汽车城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光伟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 李红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丁颖新 财富证券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需要产业集群[N];联合时报;2003年

2 杨凌;388个工业产业集群引领中原工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产业集群 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赵丹;全国首个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落户南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彬;县市需要聚人气积财气[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王志 管洪辉;凤城“五大产业集群” 凸显工业强势[N];丹东日报;2010年

7 杨建新;积极培育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记者 贾一;12个产业集群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N];铁岭日报;2011年

9 谈李;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企业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张英;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导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7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星烨;基于产业集群的宜丰竹产业竞争力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岳军;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7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07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