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造业主要行业增加值率的差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美制造业主要行业增加值率的差异分析 出处:《中国统计》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增加值率 家具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 行业差异 中美两国 主要行业 差距 美国制造业 百分点
【摘要】:正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统计数据,按照同期的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高兴之余也发现,中美两国增加值率的差距却在扩大,自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而美国增加值率却呈稳步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制造业规模与效益不同步的现象值得关注。一、中美制造业增加值率现状"十一五"期间,中美制造业增加值率差距呈现拉大态势,差距由2005年的7.4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11.4个百分点。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26.0%上升到2007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lobal statistical data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lculation of exchange rate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0, China 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has surpassed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the world's first big manufacturing country. But we also found that in more than happy, the two countries added value rate gap is widening, since 2007, Chinese increased manufacturing value rate in the fall, and the value added rate has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scale and the benefit is not synchronous phenomenon worthy of attention. First, increase the status quo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value rate of US manufacturing, increase us manufacturing value rate gap is widening trend, widening gap by 7.4 percentage points in 2005 to 11.4 percentage points in 2010. During this period, Chinese experienced a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value added rate increased from 26% in 2005 to 2007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分类号】:F424;F471.2
【正文快照】: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统计数据,按照同期的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高兴之余也发现,中美两国增加值率的差距却在扩大,自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而美国增加值率却呈稳步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制造业规模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继良;胡荣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背景[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2 张继良;陈炳华;张帅奇;;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比较分析[J];调研世界;2012年07期
3 张海燕;;通用与克莱斯勒在破产边缘徘徊[J];中国品牌;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国春;;甘肃省工业竞争力分析[J];财会研究;2012年19期
2 刘斌;;促进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J];经济纵横;2013年03期
3 杜新建;李克;孙方毅;;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晓辉;技术效率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郝华;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钟祥喜;基于竞争力培育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贾晓红;基于政府规制的辽宁省环保产业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刘侃;区域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鲍晓君;安吉竹产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张冬梅;中部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周振超;雅安竹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6 梁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秦晴晴;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作用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任剑翔;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2 刘光卫,刘映芳;跨国公司投资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1年01期
3 李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J];科学发展;2011年06期
4 芮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J];上海统计;2002年09期
6 朱荣;吴明;;上海产业的有序转移[J];上海经济;2010年04期
7 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01期
8 盛世豪,朱家良;产业结构演变模式与专业化竞争优势——兼论粤苏浙三省产业结构演变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3月份制造业PMI上升为58.4%[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08期
2 ;2月份制造业PMI上升为53.4%[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06期
3 ;3月制造业PMI上升为55.1%[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08期
4 ;2009年12月制造业PMI上升为56.6%[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02期
5 巴曙光;对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J];统计与决策;1997年03期
6 杨新洪;;基于自主创新的工业增加值率内生趋势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工业增加值年变动分析[J];调研世界;2010年10期
7 梁东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进程[J];探索与争鸣;2011年04期
8 ;分行业工业主要经济指标Ⅰ[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9年02期
9 向思才;工业增加值的计算现状[J];统计与决策;1995年05期
10 朱亦军;价格指数紧缩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分析[J];北京统计;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实施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战略,摆脱中国制造业的“哑铃”困境[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刘人怀;;绿色化: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3 曹继汉;;浅谈我国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对策[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森第;;全球化 信息化 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5 ;专家解读采购经理指数(PMI)[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6 ;11月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4.1%[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7 范群林;邵云飞;;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四川新都家具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丁俊发;;建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具有重要意义[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9 朱立平;;中国制造业先进大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兼论宝钢股份的跨越式发展[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2005年6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报告[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寅;“中国制造”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国敏;金达仁:中国制造业依然尴尬[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汪涛;信息化——中国制造业实现超越的必经之路[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王超;振兴汽车 惠及有色[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5 小平 联西;豫光在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中骤升[N];中国黄金报;2007年
6 罗百辉;罗百辉:中国制造业的春天要来了[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通讯员 单启宁 杨胜 本报记者 宦建新;科学发展造就“娃哈哈”今日辉煌[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辛闻;省上将下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N];天水日报;2010年
9 宋仁丰;中国制造业需重整旗鼓[N];经济参考报;2000年
10 创维集团董事长 黄宏生;中国制造业将走向世界[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祁飞;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梅;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8 袁开洪;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质量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伦蕊;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谢军;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电机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锋;家具制造业逆向物流模式选择与网络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2 马洁;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的互动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庆丽;论21世纪中国制造业的振兴[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李秦阳;世界分工体系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丁庆蔚;战后日本制造业兴衰对中国制造业科学发展的启示[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艳婷;中国家用电器制造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凤超;论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地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陈洁;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于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林菁;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9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0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