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税从价税率选择及宏观经济影响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煤炭资源税从价税率选择及宏观经济影响模拟研究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煤炭资源税税制改革紧迫性和改革后2%-10%的税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CGE模型依次模拟了按照4%、6%、8%、10%四档税率征收煤炭资源税对煤炭价格和煤炭消费、GDP、就业和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煤炭资源税改革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且能产生"双重红利",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rgency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coal resources tax system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ax rate range of 2-10% after the reform, the static CG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4% or 6%. The impact of coal resource tax on coal price and coal consumption, such as GDP, employment and CPI. The reform of coal resource tax will not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macro economy, and can produce "double dividend", which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分类号】:F426.21;F812.42
【正文快照】: 2014年10月9日,我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了煤炭资源税改革方案,并于今年12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至此,讨论了两年多的煤炭资源税改革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同时,也拉开了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本文针对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国平;张海莹;;煤炭资源开采中的外部成本与应交税费比较[J];经济学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香菊;祝玉坤;;我国矿产资源价格重构中的税收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2 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矿产资源输出地贫瘠现象阐释——基于税收偏离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杨拓;张德辉;;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4期
4 张玉龙;;煤炭资源税改革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5 李广培;;技术创新社会成本测算指标体系初探[J];技术经济;2012年10期
6 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孙永平;;“双重扭曲”下的税收偏离与矿产资源地贫困[J];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7 王育宝;吕嘉郁;;中国油气企业税费负担的国际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7期
8 谢放尖;卢宁川;郭蓉;李彬华;王芳;路云霞;;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3年06期
9 陈佳鹏;李冬嵬;;我国煤基液体燃料发展现状和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10 张冬梅;孔晗;;国内外矿产资源费税制度比较研究[J];开发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晓;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控制外部环境成本的补贴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赵志勇;收入差距、偏好差异与环境污染[D];南开大学;2013年
3 孙婷婷;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环境成本计量及补偿金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高殿军;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郑欢;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洪静;资源整合背景下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最适耗竭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文举;高硅煤中难熔性矿物质SiO_2的蒸发和气化模拟验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舒怡;我国煤炭行业税费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苏敏超;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彭会兵;外部成本内部化条件下能源项目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洁;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7 银河;煤电产业价格链协调关系的经济分析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刘倩倩;我国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与内部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姜伟;外部性视角下的我国煤炭资源完全成本的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王天宇;PM_(2.5)对人体健康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晓平;我国煤炭资源最适耗竭与可持续利用系统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J];云南电业;2000年05期
3 胡晓清,任一鑫;煤炭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4 沈洪,张燃,任培民;基于欧式期权的煤炭资源价值的估价[J];中国煤炭;2001年07期
5 董维武;国外煤炭资源的管理——美国、南非、俄罗斯的实证分析[J];中国煤炭;2001年09期
6 叶柏青,陈立新;煤炭资源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技术经济;2001年01期
7 刘天绩,鞠崎;加强对西部优质煤炭资源的研究[J];青海国土经略;2003年02期
8 崔德文;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9 王满银,汪应宏;我国当前煤炭资源的运输调配及优化问题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汪惠清;开发西部煤炭资源与发展综述[J];中国矿业;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正奇;;关于湖南实现寻找煤炭资源大突破的战略思考[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宝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开发我省煤炭资源[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仲秋;;龙岩市已探明煤炭资源状况及远景资源区预测[A];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河北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林金本;;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及对策研究[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传礼;叶水泉;;江苏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和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泉霖;;福建煤炭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沫;李栋;;关于新增煤炭资源成本的若干问题[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9 吴娟英;;煤炭资源成本缺失及其补偿政策[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汪自书;李英汉;;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可持续策略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立林;河南全面整合煤炭资源[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佟悟;有偿使用立好规矩[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记者 李红霞;整合煤炭资源 推行有偿使用[N];长治日报;2006年
4 记者 段鹏;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战全面打响[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记者 方方;11部门发文规范煤炭资源整合[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林非;黑龙江省将开展煤炭资源调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孙佳岩 贺小苹;黑龙江将启动煤炭资源调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贺晓苹;开启寻找煤炭资源的新征程[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韦;政府发力 政策保障 多方联动[N];中国煤炭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明确煤炭资源整合六原则[N];中国煤炭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柴杨;基于多条件约束的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胡文国;煤炭资源产权与开发外部性关系及我国资源产权改革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安歌军;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韩景敏;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孙祥斌;山东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涛;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杜吉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构建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介燕;山西煤炭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陶俊辉;我国煤炭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3 袁碧玉;陕西省煤炭资源投入产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4 李宁;贵州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晶;我国煤炭资源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宝力格;我国煤炭资源最适耗竭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原;新时期我国煤炭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黄金鑫;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煤炭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王传鹏;煤炭资源整合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6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1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