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结构对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 进口贸易结构 工业结构升级 VAR模型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按BEC分类法将进口商品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并考察了资本品、中间品及消费品对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更加明显,而消费品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业结构的升级;进口贸易结构与工业结构升级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工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最后,在研究结果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EC classification, the imported goods are classified into capital goods, intermediate goods and consumer goods, and the effects of capital goods, intermediate goods and consumer goods on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mport of intermediate goods to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more obvious, while the import of consumer goods will hinder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is no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 trad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the virtuous circle between import trade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has not been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s made,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give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13BJL076)
【分类号】:F752.61;F424;F12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这既是外部环境的引导,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际经济巳成为影响一国和地区工业结构演变不可小视的外生动力[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认为在符合国际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国际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涛,李鹏雁,马文东;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伦蕊;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陈家玮;浙江省与韩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今日科技;2004年01期
4 程如轩,卢二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统计;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必定;;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及政府管理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毛良虎;赵国杰;;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4 孙赫;;我国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5 王丽萍;;贸易保护措施的定量分析工具评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6 杨顺湘;;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能级的政府间协调合作发展——政治学新视角论区域合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苗红娜;;平衡谈判力:劳资冲突治理的博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周勇;李廉水;胡俊成;;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发展阶段特征和对南京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10 邱风;朱勋;;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与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研究[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霍敬裕;;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信息沟通责任研究——不完全信息状态难题的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小丽;;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实证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季任钧;安树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6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7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若瑾;;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纪晓岚;;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新兴;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江X;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台宁;海关贸易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翟宇羚;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冯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思远;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邢艳艳;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行业特征、动因及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丽;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贾文涛;西咸经济一体化中地方政府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涛,李鹏雁,马文东;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陈家玮;浙江省与韩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今日科技;2004年01期
3 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4 于刃刚;配第——克拉克定理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6年08期
5 朱金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1999年04期
6 李岳云;论新型工业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7 许明达;深圳与香港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1996年04期
8 温宇静,常阿平;对我国主导产业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03期
9 程如轩,卢二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统计;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明;福建省工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思路[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2 王超;盖荣军;王建志;;大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2年02期
3 张铁男;石永清;;关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初步研究[J];决策借鉴;1991年01期
4 李建国;在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中要重视乡镇企业工业结构的调整[J];经济工作导刊;1995年09期
5 程兴汉;关于优化工业结构的几点认识[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年12期
6 黄岳忠;安徽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J];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20期
7 王鼎昌;广东工业结构调整[J];开放导报;1997年09期
8 陈旭光;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六个“一批”[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0期
9 张炳申;粤工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退出障碍[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7年06期
10 赵国华;县级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实现四个转变[J];学习导报;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蔚虹;;论西安工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武汉工业发展课题组;;武汉市工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其数学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课题组;;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4 谌清华;葛建新;;从水环境的角度对抚州市工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陈飞翔;黎开颜;居励;;锁定效应与中国工业结构:1992—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赵景华;赵炳新;刘鸿渭;王益民;张喜民;;世纪之交济南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陕西工业结构调整调研组;;后记[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8 徐永良;;交通条件变化与区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与沿岸诸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桐s,
本文编号:144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4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