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 能源消费 泰尔指数 区域差异 STIRPAT 模型 出处:《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Abstract]:Taking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s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1 were analyzed. And empirical study of different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s of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Urbanization level,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population size and per capita incom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us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疆不同区域人口规模安全预警研究”(项目编号:12BRK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新疆生态环境、人口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42126) 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基地项目“新疆向西开放建设中生态环境合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10112B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跨越式发展的新疆向西开放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JJD850005-2)
【分类号】:F224;F426.2
【正文快照】: 引言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从工业革命以后,能源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总量大国,与此同时,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最新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文献;陈兴鹏;;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环境影响分析——以1991~2009年能源消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2 张欢;成金华;;我国城市化与能源需求关系检验[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3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4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5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6 路世昌;高丽艳;;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7 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8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9 屈小娥;袁晓玲;;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9年09期
10 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5 张明;;中国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Heavy Industry Share Increase Is Causing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i[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7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耗量关系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9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许泱;周少甫;;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石胜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2 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4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9期
5 孙洪波;杨桂山;万容容;吴业;;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力差异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6 周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兼论“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7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8 全伟;;我国能源与城镇化关系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9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博福,邓红兵,严岩,赵景柱;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2 徐薇;;我国能源消费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3 刘文;赵小萍;王春清;郝黎明;尹军;韦新东;;吉林省生活用能源消费的预测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桂华;朱晶;;浅析能源消费与环境影响[J];可再生能源;2006年03期
5 倪震;;对合理把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几点浅见[J];浙江统计;2006年07期
6 张媛媛;;能源消费总量高速增长[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11期
7 秦雁霞;;我国能源消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8 房维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力度应当加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8年01期
9 胡珊;;能源消费总量“被第一”的背后[J];经济;2010年09期
10 牟雪江;闫江;;能源消费转向再转向[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敏;徐天祥;;山东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文启湘;赵杰;;陕西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王梅;潘红波;刘明;朱宇环;;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环境负荷分析及对策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巩在武;赵s,
本文编号:1446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4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