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国外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发展选择
本文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循环经济 问题 对策 出处:《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各国普遍面临着能源瓶颈。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在人类消费的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降低是一种趋势,各国将关注点放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才是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面处在世界前列,很多发达国家也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开发成本较高,所以政府需要给予支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行配额制是比较可行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绿色交易、创新融资机制以及进行财政倾斜等相关制度设计,确保可再生能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ll countries are facing the energy bottleneck. It is a tre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y such as oil and coal in the energy structure of human consumption is decreasing gradually.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tidal energy, geothermal energy, water energy, biomass energy, nuclear energy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re entering the fast track of development.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re leading the worl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urning to renewable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is more expensive than traditional energy. So governments need to support policies.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hows that it is more feasible to implement quota systems, in addition to green transactions, innovative financing mechanisms, and other related institutional design, such as fiscal tilt.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付学谦;邓广昌;;爱尔兰可再生能源概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2期
2 奏美鸣;;日本的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对太阳能发电扶持制度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年07期
3 相震;;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促进措施[J];四川环境;2012年01期
4 周少鹏;谢旭轩;任东明;薛惠锋;;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2年02期
5 谢旭轩;王田;任东明;;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学谦;;爱尔兰能效与节能状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3年03期
2 孙建淼;;澳大利亚风电投资的机遇与风险分析[J];风能;2013年10期
3 吴锐;何永秀;;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优化配置模型[J];电力建设;2014年06期
4 王茵;郁建兴;;中德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工具比较[J];东南学术;2014年04期
5 罗玉卿;兰元富;朱四喜;王凤友;;《可再生能源法》对贵州太阳能行业的影响[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何永秀;吴锐;;面向配额制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设计[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年06期
7 高丽然;;日本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罗敏;;甘肃省生物质能发展的现状及政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4年05期
9 李璐;谭忠富;张恩源;;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实施中的市场力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2期
10 李亦然;;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政策分析及美国经验借鉴[J];商;2014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美灵;生物质发电项目商业化可行性及政策支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文静;光伏发电企业发展的法律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刘卓;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4 苏晓娟;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关联性及波及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5 张然;新能源风电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王雅光;风力发电机控制联合动态仿真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歆;海洋能管理的制度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徐银雪;促进海洋能开发的配额式投融资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式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顾树华,王白羽;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相震;;德国节能减排低碳经验及启示[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年02期
4 陈和平,李京京,周篁;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的国际实施经验[J];中国能源;2000年07期
5 王玫;赵晓丽;;中国风电发展经济政策回顾与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10期
6 任东明,张宝秀,张锦秋;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RPS)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2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3 刘丽萍;记者行动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渐成媒体关注热点[J];太阳能;2005年01期
4 顾琼;《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届亚洲可再生能源展迅速升温[J];太阳能;2005年02期
5 ;中国—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6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7 ;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将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8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9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11期
10 张国宝;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1516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1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