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集团煤炭营销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煤炭行业 切入点:营销策略 出处:《郑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迎来大发展,尤其是近十年被称作煤炭“黄金十年”,200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万吨标准煤,而到2011年这个数字涨到了31万吨,年均涨幅达10.4%,在这十年中,煤炭行业的总资产额增长了近8倍,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了21倍,利润总额则增长到了103倍。按照传统惯例,煤炭行业的市场周期一般为3到5年,但自2000年以来的持续增长正见证了这“黄金十年”的盛况。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特别是煤炭市场持续恶化,部分煤矿限产停产,2/3的煤炭企业处于亏损或盈亏边缘。种种迹象都表明“黄金十年”已经走向终结,煤炭企业面临着1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PL集团公司于1955年9月建矿,地处中原,邻近中南、华东缺煤省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又临近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煤炭外运便捷,同时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煤炭生产技术成熟,这都为PL集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受近年来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PL集团发展也面临困境,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煤炭市场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集团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尤其是通过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这是PL集团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 该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PL集团的煤炭营销概况和环境分析,包括宏观、微观环境分析。第三部分是PL集团煤炭营销的战略选择,锁定煤炭目标市场,并运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确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第四部分是煤炭营销策略分析,包括定价策略、促销策略、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第五部分是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包括人才保障、文化保障、信息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第六部分做了总结并提出更多未来准备研究的问题。 笔者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在PL集团运销公司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证后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笔者认为,该论文将对PL集团的营销工作以及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同行业煤炭销售提供借鉴意义,并且是对所学市场营销理论的检验。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witnessed a grea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last decade known as the "golden decade" of coal. In 2001,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our country was 150,0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but by 2011 this figure had risen to 310,000 tons. The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is 10.4%. In this decade, the total assets of the coal industry have increased nearly eightfold, the sales revenue of products has increased 21 times, and the total profits have risen to 103 times. Traditionally, the coal industry has a market cycle of three to five years. However, the sustained growth since 2000 has witnessed a golden decade.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macroeconomic recovery has been weak, market demand is insufficient, and overcapacity contradictions have intensified, especially in the coal market. Two thirds of coal companies are on the brink of losing or losing money. All signs are that the golden decade is coming to an end, and coal companies face their toughest challenges in a decade. In September 1955, PL Group Company established a min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djacent to the central south, east of China, lack of coal provinces, location advantages are very obvious, but also near Beijing and Guangzhou, Jiaozhi two major railway lines, coal transport is convenient, at the same time, coal resources are rich, variety, The mature technology of coal production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 Group.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domestic macro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Pl Group is also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the lack of market demand leads to the continued deterioration of the coal market.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eographic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group, especiall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erfect marketing strateg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se advantages, in the market, resources are limited, how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the group, Thi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which must be solved urgently by PL Group, and is also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methods and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al marketing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PL Group, including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oal marketing of PL Group. Focus on the coal target market, and us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tools to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4th part is the coal marketing strategy analysis, including pricing strategy, promotion strategy, product strategy,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strategy. 5th part i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measure, including the talented person safeguard, the culture safeguard, the information safeguard, the system safeguard, Fund guarantee and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Part 6th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more qu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learned in graduate school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orking in PL Group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Compan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rketing strategy after analyzing and demonstrating. This paper will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marketing work of PL Gro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al sales in the same industry, and be the test of marketing theory.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21;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昆;我国煤炭产业内部竞争中“优不胜,劣不汰”的成因[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2 钱永坤,吴思嫣;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下)[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3 李克荣,刘传庚,魏振宽;论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问题[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4 冬伯文;搞活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常毅军;山西煤炭在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力透视[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刘冰;煤炭企业就业的特殊性及特殊的再就业政策体系[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黄昊;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煤炭;2001年09期
8 秦杰,丁钟宇;煤炭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策略[J];中国煤炭;2001年11期
9 刘传庚;关于煤炭市场竞争过度的问题[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于洪达;煤炭企业扭亏解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发展论坛;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20章 煤炭价格政策[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2 ;第四章 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分析[A];2009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9年
3 濮洪九;乌荣康;刘彩英;姜智敏;苏立功;武承厚;张勇;张宏;赵家廉;高家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4 刘凤朝;王务平;张建峰;齐敏江;黄国良;李翕然;梁星;常叶青;张立泉;高峰;孙春升;徐亮;李强;;基于风险控制的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5 白永秀;;后危机时代中国煤炭产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处理好五个关系[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煤炭企业实施“查缺管理”的探索与研究[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1年
7 武予鲁;;新世纪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8 付永水;;我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9 郑渭生;;正确认识煤炭商品价值之浅见[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10 陈庆禄;;结构调整是煤炭企业应对入世的必然选择[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元富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李 刚;中国煤炭采掘业景气度高涨[N];证券日报;2004年
2 记者 孙绍林;煤炭业扭亏能挺多久[N];财经时报;2001年
3 李学刚;煤炭:痛并快乐的2003年[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新疆证券研究所 王怀震;煤炭:利润增速明显放缓[N];证券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薛秀泓;尽快实行煤炭国家专营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欣欣;煤炭净进口将改变“北煤南运”格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刘平;信息化助煤炭企业成本“节流”[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凯;新一轮煤炭热的思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9 刘晶磊;煤炭流通区位优势明显 交易价格指导作用突出[N];中国煤炭报;2007年
10 解东辉 孙胜杰 于社荣;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贸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春晖;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核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潘克西;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洪志;吉林省煤炭行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7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孟岩;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与政府调控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亚萍;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袁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毅;山西省煤炭基金的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聚;大型煤炭企业定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5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吴金梅;大、中城市煤炭流通趋势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刘宏超;关于中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孙燕飞;煤炭企业的价值决定及其战略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李艳舫;中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政策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耿新;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4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9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