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11:43

  本文选题:工业化 切入点:生态文明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十二五"规划及国发[2012]2号文件为契机,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资源,推行后发赶超战略加快贵州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工业化是摆脱地区贫困、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发展途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先增长、后环保"的老路。处于"两江"(长江和珠江)上游交错的结合地带,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完成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双重艰巨任务,探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ound of western development, the Guizho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ak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and document No. 2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2012] as an opportunit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and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catching up with and surpassing behind speeds up the realization of an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in Guizhou.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get rid of regional poverty and realize modernization, but we must not go "pollution first, then control it" and "increase first." The old road of "pos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located in the "two rivers" (Yangtze River and Pearl River) upstream staggered combination zone,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in Guizhou minority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 dual arduous task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minority are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ethnic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KS046)的相关研究成果
【分类号】:X22;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2 张贡生;走向生态文明之路[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3 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7年09期

4 贾峰;;告别黑色工业文明 迈向绿色生态文明[J];世界环境;2007年06期

5 李劲松;;论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6 吴永波;;南京林业大学参与主办江苏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薛松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水利;2009年20期

8 韩步阳;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机制[J];东疆学刊;1999年02期

9 王芹;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进行了生态学革命——论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11期

10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胜;;简论生态文明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宁清同;;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法治的支撑[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7 文祯中;;生态文明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8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韩庆祥;;人学视野中的生态文明[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8年

2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黄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生态北碚[N];重庆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杨通进;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鲜晓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心灵[N];贵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华俊邋鄢鸣;龙泉3.5万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传播使者[N];丽水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宏平;生态文明:论坛聚焦的大课题[N];四川日报;2008年

7 中共珠海市委政研室 黄洪波;生态文明与珠海发展道路的选择[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兵 杨筱X 赵国梁;“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引起强烈反响[N];贵州日报;2008年

9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执笔 王明初;加快海南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10 黄茂华;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生态文明霍山[N];江淮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2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达;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政治[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杨卫军;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任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光宇;试论生态文明的主体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林晓磊;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凌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丽娜;我国农村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笑飞;生态文明观浅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魏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薛蓉莉;我国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6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06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