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资源利用概况及我国钒市场需求分析
本文选题:钒资源 切入点:钒产品 出处:《矿产保护与利用》2014年02期
【摘要】:介绍了世界和我国钒资源及利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钒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我国钒产品消费结构,对钒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促进钒资源利用水平、拓展钒应用范围的相关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vanadium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the world and China,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tilization of vanadium resource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vanadium products in China, forecasts the vanadium demand, and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vanadium resources. Suggestions for expanding the scope of vanadium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发改委“十二五”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规划研究项目(编号:05210P0017)
【分类号】:F4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崔艳华,孟凡明;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电源技术;2005年11期
2 孙朝晖;;钒新技术及钒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钢铁钒钛;2012年01期
3 刘景槐;谭爱华;;我国石煤钒矿提钒现状综述[J];湖南有色金属;2010年05期
4 张建廷;陈碧;;攀西钒钛磁铁矿主要元素赋存状态及回收利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5期
5 王秋霞;马化龙;;我国钒资源和V_2O_5研究、生产的现状及前景[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5期
6 唐光荣;刘靖;欧德宇;;中国钒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君;李亮;陈六限;李兴华;刘知路;;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综合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2 康人木;刘国权;吴文东;帅兴国;谢建国;黄斌;浦年文;;钒渣生产V_2O_5尾渣全钒含量与相关工艺指标的函数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 唐艳;王雁英;郭孝东;钟本和;唐红;刘恒;;金属元素掺杂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3期
4 孔令怡;廖丽莹;张海武;赵家万;;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开关;2008年05期
5 吕正中;胡嵩麟;武增华;陈立泉;邱新平;;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堆[J];电源技术;2007年04期
6 袁燕岭;徐云;秦春林;;碳硅棒作电极钒电池的设计与初步研究[J];电源技术;2007年11期
7 王金良;;风能、光伏发电与储能[J];电源技术;2009年07期
8 李亮;杨成;;攀枝花某地钒钛磁铁矿选矿基础试验研究[J];钢铁钒钛;2011年01期
9 郑诗礼;杜浩;王少娜;张懿;陈东辉;白瑞国;;亚熔盐法钒渣高效清洁提钒技术[J];钢铁钒钛;2012年01期
10 钟敏;;攀枝花地区钒的环境效应[J];广州化工;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廷;红格铁矿铬的赋存、分布与回收利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2 齐小鸣;;钒消费前景看好——国内外钒的资源、生产和市场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05期
3 宾智勇;;钒矿石无盐焙烧提取五氧化二钒试验[J];钢铁钒钛;2006年01期
4 舒型武;;石煤提钒工艺及废物治理综述[J];钢铁技术;2007年01期
5 许碧琼;从废钒触媒中回收钒氧化物[J];化工进展;2002年03期
6 喻旗;龙明礼;;含钒石煤生产五氧化二钒污染治理[J];环境工程;2007年06期
7 李晓健;酸浸-萃取工艺在石煤提钒工业中的设计与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8 段炼;田庆华;郭学益;;我国钒资源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06年06期
9 谭爱华;;某石煤钒矿空白焙烧-碱浸提钒工艺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10 邓君;薛逊;刘功国;;攀钢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云江;;三个百亿矿产业的打造方式[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04期
2 许碧琼,吴玉通;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钒资源的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3 齐小鸣;;钒消费前景看好——国内外钒的资源、生产和市场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05期
4 ;攀钢钒制品出口创汇势头猛[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1998年03期
5 ;攀钢钒制品出口创汇势头猛[J];西藏科技;1998年04期
6 刘玉红;邓鑫楠;吴湘滨;;贵州铜仁地区钒矿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1期
7 曾庆媛;;依靠科技 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进步与攀钢持续发展[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1999年02期
8 孙朝晖;;钒产业发展之我见[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9年02期
9 ;实行决策咨询制度 提高决策科学水平[J];安徽科技;1999年01期
10 ;矿产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克俊;;攀西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陈厚生;;攀钢的钒[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聂开红;;宜昌地区银钒矿市场需求与开发利用[A];矿产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论文专辑[C];2004年
4 樊政炜;;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步伐着力构建攀西钒钛特色产业走廊——在2007年中国钢铁年会上的报告[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厚生;李林德;;攀枝花钒钛资源与能源材料[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彭毅;谢屯良;周宗权;潘平;孙朝晖;;高钙高磷低品位钒渣制取V_2O_5的研究[A];二○○七年度冀、皖、川第二届钒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科;;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战略选择[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正邦;;发展我国高速钢的战略[A];中国钨工业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李正邦;;发展我国高速钢的战略分析[A];中国特殊钢年会2005论文集[C];2005年
10 陶斌武;刘建华;李松梅;赵亮;;水相锌二次电池正极材料V_2O_5/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叶勇 秦菲菲;钒资源利用思路将有大调整[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张维贤邋王敦民;敦煌浓墨重彩书写钒文章[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3 李开生 张兴华 向勇;振华矿业钒资源项目点火试产[N];广元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张晓亮 张耀;钒资源开发 激活敦煌工业一潭湖水[N];酒泉日报;2006年
5 张维贤 王敦民;敦煌钒产业成增收主力军[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6 张维贤邋王敦民;敦煌市钒产业显现蓬勃生机[N];甘肃日报;2008年
7 张维贤 王敦民;敦煌钒产业撑起税收半边天[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胜男邋万敏;国内最大钒业公司问鼎全球“钒市场”[N];证券日报;2007年
9 ;“钒”星闪耀照前程[N];中国冶金报;2003年
10 刘智利;崇阳钒产业增值税增长迅猛[N];中国税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绍利;VO_2薄膜制备及其应用性能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胡杨甲;高钙云母型含钒页岩焙烧及浸出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赵卓;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钒的提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叶国华;从含钒钢渣中提取V_2O_5的新工艺与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青云;转炉高效提钒相关技术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李佳;石煤提钒行业工艺先进性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孟祥;石煤酸浸提钒及焙烧料浸出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戚斌斌;石煤中钒的分离提取新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朱保仓;高碳石煤提钒新工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周雪娇;V-S-H_2O系E-pH图及V_2O_3溶解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变美;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钨二氧化钒薄膜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邴桔;从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葛怀文;从含钒尾渣中浸取钒新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季;石煤提钒工艺研究及关键设备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彩艳;酸性钒钛渣还原及高硅铁水提钒的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刘玉红;贵州省黔东南州钒矿地质特征和循环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8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6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