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钢铁工业 切入点:物质流 出处:《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摘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但近些年来其物质投入与价值产出非常不匹配。本文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动态耦合模型,对其物质流和价值流耦合状况进行研究。1991~2011年我国钢铁工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变化较大,1991~1996年钢产量在1亿吨以下,耦合协调水平较低,1997~2004年钢铁工业环比增速最高达27%,是这21年中增长最快的时期,物质流和价值流协调发展,2005~2007年铁矿石价格连年攀高,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耦合进入低级共生阶段,2008~2011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进入再生发展阶段。
[Abstract]: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but its material input and value output do not match very much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science, the coupling model of material flow and value flow state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e coupling between material flow and value flow is studied.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from 1991 to 2011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steel output from 1991 to 1996 is less than 100 million tons.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from 1997 to 2004 is 27%, which is the fastest growing period in the 21 years. The iron ore price rises year after year from 2005 to 2007 when the material flow and value flow develop harmoniously. The coupling of material flow and value flow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low level symbiosis. From 2008 to 2011,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been seriously surplus, and the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项目代码:033000541213004)
【分类号】:F426.31;F25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泽焱,益晓新,张申如;基于理想最优方案的指标赋权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2年02期
2 王晓齐 ,李忠娟;20世纪90年代以来若干关键共性技术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J];河北冶金;2003年04期
3 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5年05期
4 韩颖;李廉水;孙宁;;中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程志久;钢铁工业与环境保护[J];金属世界;1997年03期
6 ;Calculating Method for Influence of Material Flow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Steel Manufacturing Process[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07年02期
7 本刊编辑部;;从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看钢铁企业发展[J];冶金管理;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平凡;杨小雄;徐小任;;基于理想值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邵杰;曹延平;;基于AHP与灰色关联度的装甲兵指挥系统作战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9年07期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贾冬梅;李波;杨凤林;;造纸企业节水减排指标体系应用研究[J];中华纸业;2010年03期
5 刘铁刚,门宝辉;水利项目评价指标赋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7期
6 汤阳春;张琳;;某武器攻击系统的综合评估模型[J];电光与控制;2006年01期
7 陈绍顺;王君;王颖龙;;防空信息战系统的灰色层次评价模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3期
8 杨军;张烈辉;熊钰;刘娅;钟成冬;;CO_2吞吐候选油藏筛选综合评价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8年03期
9 李颖;贾鹏;;港口集装箱航线密度与腹地货运需求间耦合度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东明,张兴文,杨凤林;企业合理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及赋权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晓梅;杨萍;邓鹏华;;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战斗部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泽敏;温度与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籽粒发育的酶动态与显微结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4 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郭钧;天津港口发展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姚成胜;农业耦合系统的定量综合评价及其区域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潘瑞林;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邬长城;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杰;软土地基条件下地下室顶板结构方案优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马依努尔·肉孜买买提;吐曼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秋香;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建军;黄土高塬沟壑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5 朱艳;基于方案区分度的组合赋权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兆红;熵理论在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张梅梅;企业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高慧颖;分销渠道中的物流网络优化与分销商选择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9 巫玲;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效果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邓波;双重不确定条件下的注气油藏筛选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2 杨晓东,张玲;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J];钢铁;2003年07期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_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王克;王灿;吕学都;陈吉宁;;基于LEAP的中国钢铁行业CO_2减排潜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6 孟庆松,韩文秀,金锐;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模型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7 穆东;综合排序的双基点法的改进及灵敏度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年05期
8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9 刘健;在多目标决策中利用基点计算权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10 刘树林,邱菀华;多属性决策的广义双基点排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才;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J];冶金信息导刊;1997年02期
2 Rudolf Ewers;德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炼钢;2002年04期
3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如何[J];天津冶金;2002年01期
4 周传典;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03期
5 黄墨滨;略论钢铁工业结构优化[J];冶金管理;1994年02期
6 董贻正;在市场经济下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4年03期
7 杨家宝;钢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J];冶金管理;1995年12期
8 习习;1995年美国汽车、电子、钢铁工业前景看好[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5年07期
9 白丙中;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引进情况及关于引进国外技术的几点建议[J];鞍钢技术;1996年10期
10 王为钢,蒋汉华;钢铁工业的机遇与节能[J];冶金能源;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兴昌;;钢铁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和技术发展[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3 刘学军;;钢铁工业烟气脱硫工艺抉择及综合评价[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鲁志强;;中国钢铁工业的新世纪[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5 程小矛;李春风;朱大海;朱家才;;“十五”钢铁工业外部条件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文权;;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7 王维兴;张岩;;2010年首季重点钢铁企业能耗评述[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8 刘文权;闫东然;;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寿荣;;21世纪的钢铁工业[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10 程小矛;;客观分析“十二五”钢铁行(企)业的节能潜力[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企华;环保是钢铁工业的生命线[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许峰;“利好”面前,更须加快转型[N];河北日报;2008年
3 杨建龙 王守辉;钢铁工业研究报告[N];证券日报;2003年
4 吴溪淳;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通讯员 王维刚 记者 许卫兵;河北钢铁集团牵手7家民营钢企[N];河北日报;2011年
6 实习记者 孙宁 记者 陈晓莉;钢协与印度和东盟举行钢铁双边交流[N];中国冶金报;2011年
7 通讯员 王维刚 记者 许卫兵;河北钢铁集团三年完成科研投入40亿[N];河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亚;上海斯迪尔:钢铁电子商务的开拓者[N];现代物流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胜颜 实习生 陈凡;传统能耗大户节能减排成就斐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郑惠华 李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建常考察我省南部钢铁企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会忠;钢铁工业能源消费与产出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全利;罩式退火炉优化调度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刘颖;钢铁退火工序优化调度及副产煤气系统预测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睿;钢铁生产中的批处理机作业排序问题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张运华;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姚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9 孔宪丽;转型期的中国工业增长及其结构性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永生;基于节约型减量化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理论及实践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加入WTO对鞍钢总体影响的分析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成良;论技术创新与我国钢铁工业的真正腾飞[D];吉林大学;2005年
3 姜英杰;我国进口铁矿石运输的港口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高建卿;我国A股市场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智恒;中国钢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傅建鹏;钢铁工业控制系统项目营销的竞争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李贺永;唐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杨小森;唐钢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提升[D];天津大学;2005年
9 乔皎;石灰/机头灰混合型脱硫剂在烧结烟气脱硫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冬华;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3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8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