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钢铁资源与生产流程结构的长期预测——基于动态物质流与ARIMA-Logistic组合模型

发布时间:2018-04-03 18:53

  本文选题:钢铁工业 切入点:生产流程 出处:《资源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钢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电炉短流程"比"高炉长流程"的能耗、排放与资源消耗都要低。作为"短流程"的重要原料,废钢是钢铁流程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在1960-2009年钢铁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以ARIMA-Logistic组合模型和动态物质流分析为主的系统研究框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ARIMA-Logistic组合模型比单一Logistic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中国钢铁积蓄量的增长;从2010年开始,折旧废钢量会快速上升而钢铁需求量相对保持平稳;"短流程"将会逐渐替代目前主流的"长流程",并在2043年之后成为主流程。这将有效减少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依赖,同时,社会废钢回收变得十分重要。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指导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来应对钢铁流程结构的演变,同时要引导社会建立废钢处理、拆解、利用的产业链。
[Abstract]:Iron and steel is an important basic mater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ischarge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furnace short flow" are lower than "blast furnace long process".A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of short process, scrap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the evolution of iron and steel process.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 of steel and iron from 1960 to 2009, a systematic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ARIMA-Logistic combination model and dynamic material flow analysis i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 ARIMA-Logistic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single Logistic model in predicting the growth of iron and steel accumulation in China.Depreciation scrap will rise rapidly and demand for steel will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the "short process" will gradually replace the current mainstream "long process" and become the main process after 2043.This w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ron ore industry's dependence on iron ore, and social scrap recycling would become important.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ssue relevant policies to guide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o adjust their production structure to cope with the evolution of iron and steel process structure, and to guide the society to establish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scrap treatment, disassembly and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钢铁流程系统的能耗排放特征及其广义热力学优化”(编号2012CB720405)
【分类号】:F42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兰娟,谢美萍;非线性动态系统的递归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对我国钢铁产量的预测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2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于汶加;;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地球学报;2010年02期

3 高芯蕊;王安建;;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4 陆钟武;岳强;;钢产量增长机制的解析及2000—2007年我国钢产量增长过快原因的探索[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5 陆钟武;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铁流分析──关于铁排放量源头指标等问题的基础研究[J];金属学报;2002年01期

6 彭涛;佘元冠;颜云云;;基于协整理论和灰色系统的我国粗钢需求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0期

7 吴文东;吴刚;魏一鸣;范英;;基于相关系数的钢材需求量组合预测[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S1期

8 刘瑞;朱道林;朱战强;杨文治;;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九菊;;钢铁企业能耗分析与未来节能对策研究[J];鞍钢技术;2009年02期

2 毛建素 ,陆钟武;论铅业的废铅资源[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7期

3 毛建素,陆钟武;铅在铅酸电池中的资源服务效率[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4 张利;雷军;李雪梅;高超;曾玮瑶;;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5 王婧;方创琳;;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6 李洪;宫兆宁;赵文吉;宫辉力;;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市水库湿地演变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7 王安建;;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8 王高尚;;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9 于汶加;王安建;王高尚;;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10 高芯蕊;王安建;;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文军;李孟刚;;我国钢铁产业最优产量的测算与评估——基于企业与产业双重效率目标诉求[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书平;闫晓峰;吴振信;;基于VAR模型的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序;金友良;;论流程制造业循环经济的价值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国栋;敖宏;佘元冠;;铝工业发展规律及中国原铝消费规律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群;胡睿;;城镇化水平与钢材需求关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房鑫;杜涛;;中国钢产量问题研究现状[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效顺;曲福田;邱哲宁;陈鑫;;基于Logistic方程计量的中国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贵奇;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环境评估模型及其在铝工业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岳强;物质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6年

6 戴铁军;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物质循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钱珊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仿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8 龙妍;基于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大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毛果平;基于投入产出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湖南省资源—环境—经济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建军;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智弥;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福军;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娜;西安城市增长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黎斯思;湖泊流域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磷代谢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马振玲;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定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宋振;基于物质流对钢铁企业能耗影响的节能分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莲;基于物质流分析的炎陵县物质代谢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琰婧;成都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薛维锐;哈尔滨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杜光程;气煤混烧机组性能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摆万奇,阎建忠,张镱锂;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2 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3 吴宏安,蒋建军,周杰,张海龙,张丽,艾莉;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周国华;贺艳华;;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5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6 谢花林;李波;;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7 黎夏,叶嘉安;利用遥感监测和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扩张过程——以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8 韦伟强;;日本经济发展、停滞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6年11期

9 王高尚,韩梅;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02年06期

10 谢承祥;李厚民;王瑞江;肖克炎;;中国查明铁矿资源储量的数量、分布及保障程度分析[J];地球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铁敏;中国粗钢及铁矿石需求计量经济预测[D];东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瑞钰;世界钢铁工业的时代命题[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年04期

2 袁文;;气候变化和钢铁工业[J];冶金管理;2007年12期

3 殷瑞钰;钢铁业应成为循环经济的一环[J];环境经济;2004年04期

4 殷瑞钰;中国钢铁工业的回顾与展望[J];鞍钢技术;2004年04期

5 梁才;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J];冶金信息导刊;1997年02期

6 王辛野;钢铁工业固定投资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准则[J];中国冶金;1997年04期

7 殷瑞钰;21世纪初中国钢铁业发展战略的初步评估[J];炼钢;2002年01期

8 Rudolf Ewers;德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炼钢;2002年04期

9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如何[J];天津冶金;2002年01期

10 王玉清;对发展钢铁工业几个战略性问题的思考——给《冶金管理》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J];冶金管理;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兴;张岩;;2010年首季重点钢铁企业能耗评述[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2 薛兴昌;;钢铁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和技术发展[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3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4 刘学军;;钢铁工业烟气脱硫工艺抉择及综合评价[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鲁志强;;中国钢铁工业的新世纪[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6 程小矛;李春风;朱大海;朱家才;;“十五”钢铁工业外部条件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文权;;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8 刘文权;闫东然;;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寿荣;;21世纪的钢铁工业[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10 程小矛;;客观分析“十二五”钢铁行(企)业的节能潜力[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方雪萍;从1976到2009[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闫启平;多用废钢 发展低碳经济[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高显洲 戴恩国;钢铁工业要主打“绿色品牌”[N];中国冶金报;2003年

4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重视污水处理 打造绿色钢企[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谢企华;环保是钢铁工业的生命线[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许峰;“利好”面前,更须加快转型[N];河北日报;2008年

7 杨建龙 王守辉;钢铁工业研究报告[N];证券日报;2003年

8 吴溪淳;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中国废钢市场率先恢复[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10 通讯员 王维刚 记者 许卫兵;河北钢铁集团牵手7家民营钢企[N];河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会忠;钢铁工业能源消费与产出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阳;面向钢铁工业的逆向物流系统的重用策略及其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曹志霁;离散—连续组合溶剂化模型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余伟萍;基于能力组合模型的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周涛;基于策略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7 贺俊杰;基于组合模式的语法检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栾海波;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刘全利;罩式退火炉优化调度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沈天飞;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IGBT斩波调阻调速系统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加入WTO对鞍钢总体影响的分析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成良;论技术创新与我国钢铁工业的真正腾飞[D];吉林大学;2005年

3 姜英杰;我国进口铁矿石运输的港口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高建卿;我国A股市场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智恒;中国钢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傅建鹏;钢铁工业控制系统项目营销的竞争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李贺永;唐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杨小森;唐钢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提升[D];天津大学;2005年

9 乔皎;石灰/机头灰混合型脱硫剂在烧结烟气脱硫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冬华;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0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