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矿产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城市矿产 切入点:资源化利用 出处:《资源科学》2014年08期
【摘要】: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可有效替代原生矿,减少能源消耗,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矿产的概念发展,并将其与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3个相近概念做了对比辨析。然后,从城市矿产资源的发展潜力、开发价值、开发主体行为动机、回收网络以及政策工具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城市矿产资源理论研究进展。实证及案例研究表明,城市矿产中含有多种有价成分并且在城市当中资源蓄积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尽管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但是在现阶段开发城市矿产对个体企业来说并不经济。而经济利益是驱动企业回收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回收网络以及应用政策工具来协调回收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to replace primary ore effectively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of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is review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ree similar concepts of circular economy,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solid waste.The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theory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development value, the behavior motivation, the recovery network and the policy tools of the urban mineral resources.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valuable components in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in cities has reached a certain scale.Although it has remarkable ecological value, it is not economical for individual enterprises to develop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at the present stage.The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rives the enterprise's recycling behavior,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recycling enterprise by constructing the recycling network and applying the policy tools.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链视域下我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研究”(编号:13CJY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稀有金属资源安全态势与供给保障机制研究”(编号:13BGL105)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稀有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编号:2013ZK2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行业发展趋势和调整化解对策研究”(编号:13&ZD024)
【分类号】:F40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岳强;陆钟武;;我国铝的社会蓄积量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2 王兆华;尹建华;;我国家电企业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3 何逸林;廖小红;田晖;;我国家用电器理论报废量测算方法研究及结果分析[J];家电科技;2010年10期
4 张健;徐峰;葛新权;;WEEE资源化共生网络收益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7期
5 靳现凯;刘宇;;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生成机理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1期
6 钟永光;钱颖;尹凤福;周晓东;;激励居民参与环保化回收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7 曲永祥;;解读“城市矿产”[J];中国有色金属;2010年24期
8 付小勇;朱庆华;窦一杰;;中国版WEEE法规实施中政府和电子企业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婷婷;陈泽勇;李翔;;国内外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处理相关法规的差异性分析(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12期
2 叶一;邢明飞;张付申;;废弃线路板机械分离物中Ag、Pd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9期
3 高平全;范厚明;李阳;张晓楠;;基于生成量预测的城市废旧家用电器回收网络[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秦玉坤;耿存珍;;中国电子垃圾管理对策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12期
5 余福茂;何柳琬;;中国电子垃圾回收企业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浙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6 曹俊;熊中楷;;基于静态效用转移的居民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设计[J];工业工程;2014年01期
7 薛菲;袁汝华;;城市矿产环境效益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6期
8 任鸣鸣;祝九月;;消费者投交电子废弃物行为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10期
9 计国君;黄位旺;;WEEE回收条例有效实施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阳成虎;刘海波;卞珊珊;;再制造系统中废旧产品回收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烈武;宋焕斌;;以“城市矿产”开发破解矿产资源匮乏难题的探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侯立平;;试论发达国家构建“零废弃物城市”的尝试[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3 滕春贤;孙嘉轶;陈兆波;;基于回收价格和销售数量的闭环竞争供应链渠道选择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学迁;基于网络均衡的物流系统环境政策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付小勇;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的博弈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马啸来;基于滑动综合权的物流网络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郑国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景矿;建筑废弃物管理成本补偿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啸宇;印刷电路板生产、回收拆解及废弃堆置过程中重金属与溴系阻燃剂的污染、释放规律及人体暴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贞;电子浆料无害化进程中的化学品管理[D];复旦大学;2011年
2 汪文俊;基于IRMCF341的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元华;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尧应强;废弃线路板中玻璃纤维树脂与电子陶瓷粉浮选分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吴林生;农村环境规制工具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褚文强;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谭黎;煤矿企业逆向物流的演化博弈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陈小青;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元凯;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过程中政府激励策略影响力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余辉;江苏省电子废物管理与资源化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林;;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李英;逆向物流中的博弈模型[J];科技和产业;2005年11期
3 岳强;王鹤鸣;陆钟武;;基于铝制品平均使用寿命的中国铝的流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4 谢家平;尹君;陈荣秋;;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废旧产品回收处理效益分析[J];系统工程;2008年01期
5 李金勇;刘威;程国平;;企业逆向物流实施中的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2007年06期
6 张萌;姜振寰;胡军;;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7 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年07期
8 蔡林;;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方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5期
9 黄庆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公布[J];资源再生;2009年03期
10 郑克俊;张利深;;逆向物流中的企业和政府博弈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江徽;中国锌循环及其折旧再生指数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盛森;;小合成氨厂能量利用浅说之二——变换和合成过程的能量消耗和回收利用[J];广东化工;1979年04期
2 ;处理高炉渣的新方法——做到百分之百回收利用[J];武钢技术;1979年01期
3 王君勇;;变换冷凝液的回收利用[J];小氮肥设计技术;1982年05期
4 孙荣庆;;从废COD试液中回收利用银和汞[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6年06期
5 李元炎;;原料油桶中残油的清除与回收[J];应用化工;1989年03期
6 刘哲扬;;氯化氢工序的环境改善及尾气回收利用介绍[J];中国氯碱;1989年01期
7 彼得·梅普尔斯通;李一如;;回收利用废旧塑料——有益,有利,有望[J];国外塑料;1989年01期
8 王世新;;坚持治理整顿 搞好回收利用为生产服务[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90年06期
9 顾仁华;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J];污染防治技术;1994年04期
10 郭瑞虹 ,王保东 ,马亚静 ,王黔平;废弃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的发展前景[J];国外耐火材料;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玉东;孟令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解与回收利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张蓬勃;郑安民;王勤;;褐铁矿泥的回收利用[A];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3 E.G.Welp;U.Lindemann;吕新生;陈其泰;;面向回收利用和面向维护设计中的辅助手段[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02年
4 王彦杰;曹向东;;三氯化铁蚀刻废液制备氧化铁红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李文仿;王兴伟;;热固性SMC废弃物粉碎回收利用的研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会洪;;对建设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统一回收体系的构想[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杨洪波;许登骥;何为;李安林;;转炉污泥作造渣剂的研制和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李春生;刘江川;李红奎;;回收运行工况良好砼杆方法的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张本尊;李元华;巴靖函;罗理;;碱雾净化废液回收利用的生产实践[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仁哲;李霞;李艳琴;朱猛;亓培珍;;废电池危害、管理与回收处理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美子;日本:塑造循环型社会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 崔积常 郭萌;节约森林资源 启动林产工业循环经济[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隋海 记者 孟宪全;北钢充分利用“三废”年增效近亿[N];鸡西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张转移 记者 蔡立军;天铁成功开发烧结余热回收工艺[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李剑;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不能成为法律死角[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路建彬 陈孝爱;变废为宝增收[N];酒泉日报;2005年
7 郭廷杰;建设循环型社会 日本JFE集团实施多项废物利用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8 明贵栋邋李呈叶;CCPP机组投产 鞍钢高炉煤气实现零排放[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佩颖;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箭在弦上[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记者 蔡立军 通讯员 刘其丕;国内首条废家电机械化拆解线在津建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海峰;面向循环经济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魏长宽;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孙路石;废弃印刷线路板的热解机理及产物回收利用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马志卫;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经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林果;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与回收利用及其基因的克隆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赵丽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与资源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沈根祥;利用浮萍净化氮磷污水机理及其优化工艺条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徐伟明;聚苯乙烯负载有机硒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林皎皎;家具绿色包装体系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医疗废物回收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任智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唐珍妮;汩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志强;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盛莉;蒸汽凝结水系统节能降耗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孙博;从硼泥制取阻燃级氢氧化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韦润香;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8 雷阵;贵阳市城市水环境规划与污水资源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王一宁;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10 吴利清;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逆向物流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8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1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