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19:41

  本文选题:生态效率 + 电力工业 ; 参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电力工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电力工业生态效率是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整个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及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以及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行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改造,但是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特点是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结果,对改进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我国电力工业要从国家层面、行业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共同挖掘节能减排空间,实现电力工业低碳、绿色发展。
[Abstract]: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and high emiss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air pollution.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power industr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s and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whol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thermal power industry. Based on the data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installed capacity, employee, feedstock input and so _ 2 CO _ 2 emission from 2001 to 2011,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power industry and thermal power industry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thermal power industry has undergone a seri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ransformation, the main factor directly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industry i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rmal power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power industry and thermal power industry, and suggests that the powe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should jointly excavate the spac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and realize the realization of low carbon in power industry. Gree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XHJJ-0905)
【分类号】:F426.6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雪洁;宋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2 笪凤媛;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波;陈洪波;;低碳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5 王兵;卢金勇;陈茹;;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6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7 王艳红;罗洎;;电力工业减排潜力与机制研究——以四川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8 朱南;刘一;;中国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9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10 胡虹;;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高校院系科研论文产出绩效改进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杨廷锋;赵永旭;徐晓超;;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与全国生态效率的动态比较与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3 顾银宽;张红侠;;生态经济效率有关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王波;方春洪;;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生态效率研究——以2007年省际间面板数据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5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6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王润桃;霍李江;王文生;;包装产品生态效率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包装工程;2012年07期

8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9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10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鞠晴江;曹瑛;;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果: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柯木飞;尹昌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谢琨;;钢铁企业生态效率指标构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崔秀梅;刘静;;做或不做,企业绿色投资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俊杰;珠海市污染行业的环境监察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8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琳琳;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颖飙;王再岚;韩雪;王中生;邓自发;李红丽;;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少波;都宜金;;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科技;2009年12期

3 沈泉飞;曹敏;;基于,

本文编号:1812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812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