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经济产业价值型能源强度演变分析——基于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

发布时间:2018-06-08 16:06

  本文选题:价值型能源强度 + 实物型能源强度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使用价值型能源强度作为中国经济产业能源制约程度指标,按照SEEA核算方法编制1997-2002-2007-2010年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计算产业价值型能源强度与实物型能源强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模型比较两者,发现价值型能源强度具有随时间上升的趋势,与实物型能源强度演变路径方向恰恰相反。根据LMDI指数分解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上涨是影响中国产业价值型能源强度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value energy intensity is used as the index of energy restriction degree in China's economic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SEEA accounting method, the input and output price table of mixed energy from 1997-2002-2007-2010 is compiled, and the industrial value energy intensity and the physical energy intensity ar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variance analysis model of random block design, it is found that the value energy intensity ha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with time,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physical energy intensity evolution path. According to the LMDI index decompositi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rising of energy pric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ising of industrial value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金融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创项目(14YS12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31)
【分类号】:F426.2;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吴开尧;陈晔;;基于能源平衡表的GDP能耗LMDI指数分解[J];商业研究;2013年07期

3 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4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5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6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7 陈宇峰;缪仁余;;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的非线性冲击效应:1997-2008[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8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9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10 刘国平;诸大建;;中国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福利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中国开放式基金组合的市场风险度量[D];东华大学;2011年

2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陈丽;基于复杂性的经济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崔立志;灰色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伟杰;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江学迪;能源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7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林伯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3 赵元兵,黄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2期

4 孙稳存;;能源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林伯强;;中国电力发展:提高电价和限电的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6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7 李志刚;傅泽田;郑志安;李玲;;基于CGE模型的政策模拟系统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庞军,邹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与环境政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关注油价提高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10 杨柳;李力;;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我国1996~2005年间的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8期

2 唐建荣;王力;;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3 叶悦良;韩有定;;北京产业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5 滕玉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魏巍贤;王锋;;能源强度收敛: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7 彭远新;林振山;;江苏、安徽能源强度比较分析与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8 李树;陈刚;;环保产业对能源强度及其地区差异的影响——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3期

9 邓萍萍;;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子的经验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10 袁梁;;价格因素对我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华杰;降低能源强度+控制消费总量=节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能源强度、碳强度指标并不低[N];南方周末;2011年

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十二五”规划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何建坤;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泊远;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江;中国能源强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6 许华;江苏省能源强度变动特征及成因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7 于明明;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潜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张丹;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王凤;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因素分解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崔艳红;中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9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