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国际软件服务承接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14:18

  本文选题:国际软件服务承接 + 软件服务 ; 参考:《管理现代化》2014年02期


【摘要】:运用1997-2011年相关数据,估算了国际软件服务承接对我国就业总量和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软件服务承接对我国就业总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一产业就业存在负的影响,说明国际软件服务承接对我国就业结构优化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97 to 201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software service undertaking on the total employment and tertiary industry employment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oftware service undertak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otal employment of our country, the employ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among which the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has a negative impact.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oftware service undertaking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长江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201)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g178)
【分类号】:F249.21;F416.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2 袁欣;;服务外包:概念、本质、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9期

3 李娟;;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勇;;新技术下服务产品“虚拟化”探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2 姚大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促进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年11期

3 王爽;;山东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低碳经济效应研究[J];东岳论丛;2012年12期

4 孙文源;;关于服务外包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年04期

5 孙喜;;产品开发与产业升级——中国车用柴油机工业的历史教训[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6 赵小燕;;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年02期

7 党琳静;;陕西服务外包向高端领域拓展的探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李娟;;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黄文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困境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2期

10 周启红;袁永友;赵王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大意义[J];经济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立彬;阮江青;;利用全球优势资源推动中国文化贸易出口:以动漫出口为例[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2 姚萍;常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及战略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东光;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影响因素、经济效应与中国的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3 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模式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华广敏;高技术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6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杨峰;房地产销售代理合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景华;异质性服务企业出口、FDI与外包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霍光;服务外包的前因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宋欣茹;大连市服务外包产业空间集聚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霞林;国际服务外包对于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牛亚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优化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丹琳;美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现国;新环境下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陆敏;北京市服务外包企业的效率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苏红;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文斌;我国城市承接外包能力比较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孙广伟;基于灰色评估模型的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成熟度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9 蔡芳芳;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李晶;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2 郑吉昌;何万里;夏晴;;论现代服务业的隐性就业增长机制[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3 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詹晓宁,邢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4期

5 孟庆亮;;服务外包国际化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1期

6 来有为;趋向日益加快——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动向与我国引资新热点[J];国际贸易;2004年04期

7 喻美辞;;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田贞余;国际外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J];经济论坛;2004年24期

9 华德亚;;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 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3期

10 吴宗杰;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明,左顺根;湖南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卜以江;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晓旭;;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4年S1期

4 ;2004年就业工作基本要点[J];中国就业;2004年01期

5 邝光华;;实施“三个转变”保障充分就业——新形势下政府就业服务机制改革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4年09期

6 周平;;浅谈提高我国的就业质量问题[J];中国就业;2005年03期

7 罗栋祥;;关于灵活就业界定之探讨[J];中国就业;2005年03期

8 张小建;;沿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推进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J];中国就业;2006年12期

9 卞;;内蒙古出台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J];思想工作;2006年03期

10 毛建国;;为何一边民工荒一边就业难[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南城;林秋琴;;扩大就业与加快广西发展[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就业与再就业有关问题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强欢欢;;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6 熊盛文;;六管齐下 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熊盛文;;完善有关政策 促进灵活就业[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9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刘兴国;;关于我市灵活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A];江苏省经济法研究会2003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徐茗羽 记者 侯冰冰;鞍山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模式全省推广[N];鞍山日报 ;2007年

2 记者 张晶尧邋实习生 符皎;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局良好[N];安阳日报;2007年

3 记者 汤一原 刘宇鑫 徐飞鹏 周奇;今年新增就业力争不低于900万人[N];北京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吴新君;我州半年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的75%[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新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刘建中 段利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后旗出台新举措[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7 台财;烟台:帮扶失地农民就业[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郭东波;吉林:以创业促就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廖顺姝;就业再就业这根弦不能松[N];重庆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孙黎明;重庆明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万[N];重庆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满林;中国城市灵活就业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文莉;城市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杨颖冬;失地农民就业政府帮扶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青青;绿色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孙磊;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刘晶;非正规部门就业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赵青;我国临时性就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何建宁;陕西省灵活就业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9 陈彦彪;我国当前就业再就业问题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吴佳妮;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0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