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政策与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煤炭主体功能区 + 煤炭企业 ; 参考:《中国煤炭》2014年08期
【摘要】:立足于调整资源型经济结构和优化资源型经济效益,根据主体功能区区划特征,提出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导向性政策,并分析保障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机制。
[Abstract]:Based on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resource type and optimiz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resource typ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policy of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zone,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pro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of coal.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mechanis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guard policy.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42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洪潮;王泽江;靳钊;;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8期
2 李志强;赵守艳;尤会杰;;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度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晓玉;曹剑;;基于市场结构视角的煤炭兼并重组绩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12期
2 张燕;;抓住机遇 搞好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13期
3 张彩芬;朱建军;;一类新型绝对接近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应用[J];运筹与管理;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富军;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王炳文;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静;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童亮;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企业规模化路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锡海;基于SCP范式的陕西省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彩芬;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双重信息集结决策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安新;;山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浅析[J];沧桑;2006年02期
2 李颖萱,贺继红;煤炭市场结构、行为与效果分折[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3 潘克西,濮津,向涛;中国煤炭市场集中度研究——中美煤炭市场集中度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4 杜传忠;中国工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纵横;2002年10期
5 梁姗姗;;基于产业集中度的中国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彭耿;刘芳;;产业集聚度测量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2期
7 尹培奇;;试谈解决小煤矿问题的途径[J];煤矿安全;2006年02期
8 蒋衔武;孙磊;张冬梅;;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煤炭工程;2007年05期
9 赵武;;中小煤矿关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开采回收废弃、残留古空边角煤的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2008年03期
10 张洪潮;靳钊;;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聚集程度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铭宁;;传统环保价值观服务于西南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构想[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2 白燕;;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生态补偿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3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周丽旋;王俊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境规划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4 李炜;田国双;;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学习与探索;2011年03期
5 杨茂胜;米文宝;;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反规划”内涵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6 徐会;孙世群;王晓辉;;推进形成省级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政策及保障机制初探[J];四川环境;2008年05期
7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8 王丛霞;;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社科纵横;2010年06期
9 李禾;武友德;;云南省主体功能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3期
10 李雪梅;;论我国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波;;综合功能区划的一次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熊成喜;;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耕地保护研究——以重点开发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熊洋;刘浩;;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空间单元层次划分浅析——以长沙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南奇;胡争辉;郭惠娟;孙妍;;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国土资源功能互补与秩序重组[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兴鹏;张子龙;;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小西北(甘青宁)发展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宁爱凤;刘友兆;;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郝明亮;万宝春;王士猛;陈雨;逯飞;李红彦;;构建河北省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雷向杰;;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智新;张国山;蔡秀云;;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10 赵明华;韩荣青;李承国;;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刍议[A];2007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强;适应主体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一淼;主体功能区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郑备;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D];四川大学;2006年
8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赵玲;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吉林省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玲玲;重点生态功能县主体功能区布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封静;促进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李艳;促进河南粮食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农业公共财政体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4 薛玉燕;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武汉市城市化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鞠欢;主体功能区战略下的湖北省环境保护政策优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柱甫;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徐翔;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李慧玲;新疆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尤玮;基于PSO的主体功能区区域划分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征;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5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