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制造企业规模、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的研究
本文选题:制造业强 + 区域分布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9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contributed to the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iz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50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3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hina's top 50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and have a tendency to further concentrate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at the top 50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ve a significant scale effect o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he top 500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淮阴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空间图谱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批准编号:11YJA790129)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批准编号:SK20130090-9)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F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俞路;;中国制造行业共同集聚水平变动趋势与特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2 吴仁洪,邹正青;中国制造业动态与经济发展:现实与假说[J];管理世界;1990年01期
3 郭韶伟;唐成伟;;区域分工、制造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以西部地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2年06期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课题组;李伟;刘鹤;卢中原;隆国强;;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3年02期
5 胡绪华;;劳动力成本提升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成长[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5期
6 刘如海,张宏坤;制造业牵引中国经济增长[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谢品;李良智;赵立昌;;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8 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琦梁;董锁成;王菲;李俊;;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3年04期
2 郭庆然;;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4期
3 廉同辉;;皖江城市带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韩峰;柯善咨;;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5 李秋实;王家忠;弋景刚;姜海勇;;海湾扇贝闭壳肌剥离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6 庞玉萍;;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分析[J];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7 于江霞;冯欣;张丹;黄丽娟;;我国公路货运与制造业重心的空间分布和演变[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8 毛琦梁;王菲;李俊;;新经济地理、比较优势与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9 纪玉俊;张鹏;;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雁阵模式——一个产业集聚与扩散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10 郑蔚;;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满芝;马燕燕;周梅华;王兆密;;中国煤炭供需与经济的重心演变轨迹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李小帆;王金金;张红;;集聚和增长——来自湖北省的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秦敬云;王敏;文礼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产业集聚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2000-2011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满芝;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规模和布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顾立汉;服务集群品牌价值形成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崔敬;宏观区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韩峰;要素和产品市场空间分布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张辽;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付媛;平台型电子商务集聚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马珩;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及其节能环保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袁凯;企业异质性、选择效应与产业空间分布[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对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2 邹燕;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孟建;武汉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蓓蓓;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5 张希栋;制造业PPI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段大玲;基于城市群视角的城市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7 朱禹衡;甘肃省制造业集聚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李娜;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及其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9 盛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冯伟;工资水平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长青;;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业两位数数据上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刘修岩;;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蒋媛媛;;中国地区专业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1993—2007[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包玉海,乌兰图雅,香宝,赵晓丽;内蒙古耕地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5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6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7 樊杰;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8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10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6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9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