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基于GEM和AHP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江苏沿海 + 新能源产业集群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立足于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GEM模型的内涵与实践特征构建了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专家问卷和企业问卷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AHP模型和GEM模型测定该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证结果发现,GEM模型中六个因素的得分普遍较高,且差距不大;GEM得分530分,说明该地区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强的优势;外部市场因素得分最低,表明该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走向国际市场仍需努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coastal new energy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m model,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Jiangsu coastal new energy industry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enterprise questionnaire, AHP model and gem model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cluster in this are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re of six factors in GEM model is generally high, and the difference is not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gem score 530,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this area has strong advantage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factor has the lowest scor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cluster in the region still needs to work hard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南通大学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0EYD027)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2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3 蒋录全;吴瑞明;刘恒江;李海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4 陈晓峰;;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南通新型沿海产业带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政策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耿建泽;;地域根植性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杨勇;;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园区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4 潘琪;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5 董树宝;;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创意产业集聚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彭智;李健;;产业集群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背景与理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8 刘文革,朱兴龙,刘海莉;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9 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10 曹玮;;企业集群的根植性和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婷婷;;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加快沈阳大工业区产业集群建设步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吴颖颖;张仁开;;科技创新促进上海区县转型发展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永良;;交通条件变化与区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与沿岸诸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姝;姜春海;;基于产业集聚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途径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钟群英;;技术转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明;;廊坊市家具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蔡弘;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孙海鸣,刘乃全;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J];财经研究;2001年02期
3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4 季建林;;南通沿海开发若干问题研究[J];江海纵横;2009年05期
5 胡俊峰;;南通沿江沿海开发的统筹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郑海天,盛军锋;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相应政策体系[J];特区经济;2003年12期
7 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10期
8 张辉;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年08期
9 颜春友;;浙江特色产业区演变态势[J];浙江经济;2001年11期
10 郑荐平;马厉财;金崇广;;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构想——关于台州市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考之一[J];浙江经济;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宗;林虞华;陈光亚;程鑫;;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盐城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10期
2 郭宗林;虞华;陈光亚;程鑫;;盐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11期
3 虞华;郭宗林;陈光亚;程鑫;;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2011年01期
4 张子健;;史诗般的能源新局[J];新经济导刊;2009年07期
5 郝丽莎;赵媛;;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特约记者 方也 通讯员 姚毓荣;像种树一样“种”风机[N];中国水运报;2010年
2 周为龙邋董学军 刘坚 本报记者 张道平;“我以产业报故园”[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喜根 王峻峰 通讯员 鲍宇 方星 夏静华;新能源产业托起新东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阚治东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何在新能源领域寻找投资项目[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本文编号:2106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0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