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new industrialization road design lies in promoting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led by the top-level design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strongly supports the policy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industry authoritie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It also explores a diversified policy tool system with the central level as the main policy tool, the local level as the main policy tool, and the demand-based and supply-based supplementary policy tool.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基金】: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2012YB053)
【分类号】: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源;马煜天;;我国产业结构演化与就业关联性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2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3 王建民;杨文培;杨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冬梅;胡笳丽;;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状况分析——基于1999~2008年统计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胡建国;;制度创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4 杨晓智;;经济发展的哲学、目标与模式——以制度经济学为研究视角[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5 卞瀚鑫;李彬;;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蔡立新;;比较管理研究的演化分析方法:范畴、意义及应用路径[J];比较管理;2010年01期
7 刘阳;周东立;;传统节俭美德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冲突与调和[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郑玉香;范秀成;;炫耀性购买行为的社会心理动因与管理启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多角度解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袁雷;;论体育理念对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奥运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惠萍;;简析炫耀广告的把握尺度[J];今传媒;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夏晓春;;设计创意是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原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兼与若干学者商榷[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徐润泽;;艺术材料美感及其效果的达成——以1990年后中国实验水墨部分实践现象为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罗云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与“非常态的常态化”——批判理论视角的文化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翟新倩;;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成因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A];2008(舟山)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暨渔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黄少安;张卫国;;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及其比较——融合、继承与发展[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9 曹东勃;;通向犬儒之路:人类行为动机的现代嬗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阳;;消费时代历史文化空间再生产的三重蜕变[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翔;消费者农村超市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梁慧;马克思休闲思想视角下我国休闲经济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崇明;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9期
2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3 胡鞍钢,杨韵新;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4 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5 尹广萍;史占中;;东北四大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胡晓鹏,魏培东;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实证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顾建平;中国转型经济中的隐性失业和就业制度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崔向阳;中国工业化指数的计算与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6期
9 蔡f ,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10 李从容;祝翠华;王玉婷;;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研究——以中国为例的经验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克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统计与决策;2003年05期
2 吴振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3 王小广;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物价;2003年01期
4 吕政;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07期
5 张国云;正确把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七大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09期
6 李金泉,付丽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熊晓琳;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理论前沿;2003年11期
8 杨海红;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J];理论前沿;2003年12期
9 杨旭东;工业化和工业化道路[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耀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云南信息化建设[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宏新;;对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管见[A];论文选辑[C];2003年
2 孙君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张群山;;在“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钧儒;;“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倪沪平;;新工业化道路理论的经济分析和中国新工业化道路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陆定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与管理创新[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韦善宁;;关于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徐海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欢;王健;李金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朱克勤;;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王 磊;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河南的小康社会[N];河南日报;2003年
2 陈文通;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N];人民日报;2003年
3 何爱国;中国新工业化道路之争[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黄晓虹(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构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基础[N];广西日报;2006年
5 彭元勋;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N];金融时报;2007年
6 谭必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团结报;2007年
7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 陶利波;信息化、全球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N];哈尔滨日报;2007年
8 董世梅邋记者 胡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开题[N];四川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邀评论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甘肃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廷春;四川丘陵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高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秋菊;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董云鹏;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菲;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尹衍梅;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艳萍;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燕华;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武汉大学;2004年
8 徐伟;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体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会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177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7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