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变化与当代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15 06:33
【摘要】:在基本国情未发生根本变化的状况下,中国长期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任何"非农"产业和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在损害农业、农民、农村的前提下得到真正发展。无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到何种程度,农业、农村都是立国的根基。只有农村、农民的繁盛,才可能解决粮食安全、稳定就业和国内市场等问题。那种只把单一的城市化率作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将农村社会经济与工业化、城市化截然对立的现代化理念,既不符合历史常识,也经不起现实生活的检验。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have not changed fundamentally,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activities is that any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can not be truly developed on the premise of harming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No matter how much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gress, agriculture, rural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 Only in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s of food security, stable employment and domestic market. The concept of modernization, which regards only a single rate of urbanization as the main criterion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puts the rural social econom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opposed to each other, is neither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common sense nor able to withstand the test of real lif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家庭经营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部分要点
【分类号】:F424;F320.1;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刚;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03期

2 林刚;对1927—1937年间中国机器面粉工业的若干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04期

3 赵志龙;;高阳纺织业的变迁轨迹:1880—2005[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研;牛贯杰;;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郑双胜;;基于制度实施成本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绩效分析——以崇县白露村、泰县永昌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刘维民;;我国西部现代化建设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龙方;潘峰;;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湖南[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罗畅;;道光萧条不存在吗?——来自全国粮价的证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 刘一勤;从山西票号兴衰看传统商业诚信的近代变革[J];沧桑;2005年04期

7 刘凤芹;;农地规模的效率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8 赵益;奇曼·乃吉米丁;;试析新疆回族的亲属关系[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蔡银寅;;生产系统跃迁理论:一个应用于中国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1期

10 樊哲银;;“重农抑商”如何抑制了近代科学的产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贾云鹏;刘青秀;;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特点评析——基于省际视角的考察[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德宽;;论西部回族“小康社会”建设的资源与途径[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赵君;张敏;王静;;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问题与对策[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放明;;诚信机制与同学群体[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刚;;农民家庭工业对现代工业的影响问题[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6 赵晓光;;文化多元化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Thomas G.Rawski;;人力资源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黄丽玲;茶农参与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莹;我国“农超对接”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继刚;中国小农去自给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吕序言;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寅玲;文变染乎世情[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传寿;1368年-1840年中国民营手工艺市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5 武艳;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谷永强;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涛;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市化道路选择[D];云南大学;2011年

8 贾继亮;从民间丧葬礼俗看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和演变[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煜璇;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蔡友平;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佛丁 ,陈争平;高阳织布业的历史和现状[J];河北学刊;1984年06期

2 史建云;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6年03期

3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4 吴伟东,冯玉华,贾生华;我国三元经济结构问题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1988年05期

5 吴柏均;无锡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1920—1949)[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3期

6 林刚;试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民族性特征——对中国、西欧资源配置方式演变过程的回顾[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2期

7 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再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01期

8 林刚;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承欢;;谈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两次转变[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2 卢文;我国城乡关系的新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11期

3 周士林,章燕梁;促进城乡工业协调发展是完善城乡关系的首要任务[J];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06期

4 张雨林;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上)[J];中国农村经济;1989年09期

5 陆学艺;解决农民负担要着眼城乡关系[J];乡镇经济;2001年04期

6 ;中国城乡关系出现新变化[J];乡镇经济;2003年07期

7 王军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 加快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8 杜晓溪;赵鲲鹏;;城乡关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9 张雨林;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下)[J];中国农村经济;1989年10期

10 刘二仁;陈克毅;杨波;;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J];山西农经;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生;李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的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陈克毅;;协调城乡关系之浅见[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二仁;陈克毅;杨波;;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4 江新洪;罗敏;李永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邵峰;;浙江城乡关系变迁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蔡金升;;村企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f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发展阶段变化与城乡关系调整[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8 白云朴;;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居占杰;;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10 王洪超;谢元态;陈芳娣;;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学透视[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志杰;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观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省委党校副教授 牛润霞;关于城乡关系的“三个为什么”[N];西安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孙志强;新路标带来城乡关系新变化[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王义;青岛城乡关系六十年回顾与展望[N];青岛日报;2009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胡鞍钢;略谈城乡关系之变[N];北京日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杜志雄 张兴华;世界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马晓河;协调处理城乡关系[N];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省委党校 姜国忠;城乡关系的调整与重塑[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杨沛英;构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N];陕西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罗敏;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在城乡关系上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邦铭;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2年

5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睿;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和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丽莉;甘肃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蓝文权;邓小平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2 汪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乡政策及城乡关系的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明;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甜甜;制度变迁视域中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方彩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与构建中国和谐城乡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徐沈倩;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皮玫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当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立艳;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俊秀;在统筹发展中构建和谐城乡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万太勇;中国城乡关系与城乡合治[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1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271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