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震灾与核电事故阴影下日本未来能源政策走向

发布时间:2018-11-21 17:08
【摘要】: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为了稳定能源供给,开始大力发展核能,并使其发电量上升至总发电量的1/3,从而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世界第三大核能利用国家。2011年3月发生于日本东北的地震、海啸和由此引发的福岛核电事故使日本的核电发展计划就此终止,并将其能源战略的重心从核电转向可再生能源。未来日本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核电依存度,并持续推动能源节约。同时,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减少CO2排放,日本还将会采取措施,降低化石能源依存度。
[Abstract]:Japan is a country with very poor energy resources. After two oil crises since the 1970s, in order to stabilize its energy supply, Japan began to vigorously develop nuclear energy and increase its electricity production to one-third of its total output. This makes Japan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nuclear power user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The earthquake in northeastern Japan in March 2011, the tsunami and the resulting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put an end to Japan's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plans. And the focus of its energy strategy from nuclear power to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future, Japan will vigorously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reduce nuclear power dependence,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warming crisis and reduce CO2 emissions, Japan will also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fossil energy depende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1年长春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RY22)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601号)
【分类号】:F416.2;X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炳雕,井志忠;透视日本电力市场化改革[J];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05期

2 俞培果;;日本能源政策抉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亮;;能源环境双约束下日本能源结构转型探研——以两次石油危机时期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彭华 ,王晓芳;日本世界工厂的发展历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1期

3 张艳丽;浅析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日本的态度转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4期

4 张天旗;;日韩服务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2012年03期

5 吴献忠;日本重化工业时期的企业融资方式对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马斌,田萌;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点及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秦嗣毅;日本宏观调控中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秦嗣毅;20世纪90年代美日财政政策实证与比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谢武,陈晓剑;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分析[J];决策借鉴;2002年04期

10 谢武,吴开亚;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国际垄断资本接轨[J];管理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水映;李魁;;东亚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协动性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静;日本“产业空心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云杰;日本FTA/EPA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策略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文丹;全球自由贸易形势和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冠儒;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银企关系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方影;日本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朝阳;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韦亚婷;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蒋茹霞;战后美日贸易摩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向颖;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杭静;民间资本与“经济奇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电力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rancisco Figueroa de la Vega,Mentor Poveda,蔡学娣;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拉丁美洲能源政策分析的要素[J];产业与环境;2001年03期

2 裘元伦;技术、合作、政治生态学——欧盟能源政策[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3 丁敏;3E目标:互为依托——日本能源政策[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4 冬佳;;3E:日本能源政策的危机与自救[J];中国石油;2001年04期

5 冯元琦;“十五”期间用煤节油的能源政策[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2年04期

6 胡晓群;颜剑英;胡小丁;;美国能源政策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借鉴[J];当代亚太;2006年02期

7 刘丽君;;油价高企背景下美日德法能源政策概况[J];中国能源;2006年05期

8 王曼;;我国能源政策若干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德国新的能源政策正威胁芬兰的纸厂[J];国际造纸;2011年04期

10 罗黛琛;;日本核泄露对法国能源政策的影响[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锐;;必须优先发展水电——我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2 ;英国称需要连贯的能源政策[A];《电站信息》2013年第03期[C];2013年

3 顾培亮;韩文秀;;能源政策研究与决策分析[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丁锋;;从近10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那力;;WTO的边境调节税与反补贴:我国能源政策和法律必须考虑的两个国际性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盈兵;欧洲统一能源政策前途坎坷[N];中国信息报;2006年

2 成锋;德国能源政策正在悄悄转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乔桂银;低价能源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建亮;中美第四次能源政策对话在青举行[N];青岛日报;2009年

5 “第三条道路”清洁能源项目副主席 乔希·福瑞德 高级政策顾问 莱恩·菲茨帕特里克 第一财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宁 翻译;2012年后的美国能源政策[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海霞;危机促欧洲多国能源政策调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霞;奥巴马连任 能源政策变数几何[N];中国能源报;2012年

8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法国欲调整能源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9 塔雷克 王晓苏 编译;埃及需要更全面的能源政策[N];中国能源报;2012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刘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调整四大猜想[N];中国石油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晓莎;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杜海;2001年以来中国对非洲能源政策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东超;欧盟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凡;早期欧共体(1950-1973年)能源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桢;新中国能源政策的演变与启示[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7年

5 卢惠贞;韩国能源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舒宁;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邓杨;欧洲联盟能源政策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孟凡伟;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能源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琳;欧盟对俄能源政策[D];外交学院;2008年

10 邓永权;俄罗斯对欧盟能源政策的效果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7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47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