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外贸收支的冲击效应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monthly data of the external trade balance,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he terms of trade and the output gap between January 2001 and December 2012, and the two exogenous variables after joining the WTO, financial crisis as samples. By using the restricted vector autoregressive (CVAR) model,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dynam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 fluct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bal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uses the imbalanc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its effect is greater tha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erms of trade and output gap. The increase in oil pric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but in the long ru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and alternative sources of energy,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will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oil prices on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1LZ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146)
【分类号】:F752;F41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小琳;独孤昌慧;;外贸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大永;曹红;;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关系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4年02期
2 丁志华;缪协兴;何凌云;周梅华;;基于动静态视角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世兴;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白洋;基于供给风险视角的战略石油储备策略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伟锋;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成品油价格动态关系实证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2 朱红杰;油价不确定性和我国经济[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军峰;对外贸易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珊;混合神经网络在石油价格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小琳;张喜荣;;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杜莉芬;;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3期
3 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油的制约无法避开[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7期
2 武俊奎;;石油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J];价格月刊;2009年07期
3 张文朗;罗得恩;;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4 李卓;邢宏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新凯恩斯Phillips曲线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建军;;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军;;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及其评价[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王重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联储高官:中期通胀压力超预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中航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戴磊;通胀有加速趋势,但下半年仍看回落[N];中国航空报;2011年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张龙清;货币的混乱信号[N];国际商报;2009年
4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钟言;货币“紧缩”不足惧[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许江山;中国通胀背后的逻辑[N];期货日报;2011年
6 雷曼兄弟亚洲(不包括日本)首席经济学家 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亚洲通胀幽灵隐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乐 杨群;加息仍难确定[N];解放日报;2010年
8 撰文 罗琳;CPI VS SPI 哪个更有效?[N];上海金融报;2006年
9 雷曼兄弟;亚洲的通胀面临上行风险[N];证券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涛;该来的不该来的全来了,CPI将见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志宏;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小宇;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凯;最优利率规则:一般理论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丁福云;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余元全;资产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孔令宽;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雷国胜;货币政策的动态优化与调整[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储著贞;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与央行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云霄;中国区域性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宋冬娜;国内外产出缺口因素对我国通货水平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王子博;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李辉;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6 王菲;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罗威;中国潜在产出的估算、要素分解和预测[D];厦门大学;2014年
8 王兴华;我国潜在产出测算及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张健;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9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8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