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关键影响要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1 20:01
【摘要】:统计了2005~2012年我国造纸工业的产品产量、主要水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量、取水量、用水量等数据,分析了我国造纸工业单位产品的用水量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要素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012年COD和氨氮的排放强度分别为5.69kg/t产品和0.19 kg/t产品,相比2005年分别降低了77.9%和71.6%。与造纸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最密切的指标是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及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说明造纸工业生产工艺与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有显著作用。
[Abstract]:The product output,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s, water intake and water consumption data of China's papermaking industry from 2005 to 2012 were analyzed, and the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discharge intensity of main water pollutants in the unit products of China's paper industry were analyzed.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discharge of main water pollut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main water pollutants in China's paper industr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2005.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in 2012 were 5.69kg/t and 0.19 kg/t,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2005, it decreased by 77.9% and 71.6% respectively. The indexe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discharge amount of the main water pollutants in the paper industry are the quantity of wastewater per unit product, the amount of water per unit product and the discharge intensity of the main water polluta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ollution control level in papermaking indust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discharge of major water pollutants.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分类号】:X321;F426.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肖肖;张妙仙;徐兵兵;;模糊标识指数与对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联合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2 文宇立;王东;吴悦颖;;解析“十二五”造纸行业总量减排政策[J];环境保护;2012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明;左云霞;李铁松;;基于模糊数学的四川省西充河水质评价[J];环保科技;2013年03期

2 乔倩倩;许鑫;骆素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3年08期

3 孙炳双;杨肖肖;杨维;;双台子河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6期

4 沈海波;张妙仙;徐兵兵;尹玉凤;;基于熵权和改进的FAHP的青山湖流域水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2期

5 梁冬梅;董德明;王菊;张雍;马继力;房春生;;辽河吉林段非点源污染区划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9期

6 李亚楠;孙宝盛;张燕;;海河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2期

7 刘发根;郭玉银;;一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新方法[J];人民长江;2014年18期

8 安岩;邹志红;;基于改进物元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水质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13期

9 石平超;赵霞;崔玉香;;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湟水水质评价[J];人民黄河;2014年11期

10 叶红;王笑梅;;六安市淠河总干渠水质综合评价[J];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海波;青山湖流域水环境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马瑞宁;南宁淡水混养池塘水质评价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任霞;某钼矿采选对变质岩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卫军;张涛;;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2 王文强;;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浅析[J];地下水;2007年06期

3 潘俊;高维春;臧海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溪泉湖地表水中的水质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4 李如忠;水质评价理论模式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徐兵兵;张妙仙;王肖肖;;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南苕溪临安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6 王梦;;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几种方法的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孙国红;沈跃;徐应明;齐爱军;;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黄河水质评价方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张涛;张宁红;司蔚;;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3期

9 龚磊;卢文喜;辛欣;伊燕平;;对应分析方法在白城市洮北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1年01期

10 徐祖信;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项目起始规模的要求[J];纸和造纸;2008年02期

2 顾民达;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和21世纪发展趋势[J];产业用纺织品;2000年05期

3 ;我国造纸工业亟须调整结构[J];福建轻纺;2000年02期

4 顾民达;新世纪我国造纸工业的思考与分析[J];国际造纸;2000年01期

5 胡宗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造纸行业应对措施的探讨[J];国际造纸;2000年04期

6 方国荣;充分回收利用废纸资源是持续发展我国造纸工业的一条捷径[J];天津造纸;2000年03期

7 胡宗渊;跨进新世纪,加快我国造纸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国际造纸;2001年04期

8 林文耀;我国造纸工业近年新建扩建的项目[J];造纸信息;2003年05期

9 胡宗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国造纸工业稳定健康发展[J];造纸信息;2005年05期

10 曹振雷;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回顾及分析[J];造纸信息;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琳;;浅谈发展我国造纸工业的潜力[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2 胡宗渊;;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与“十一五”展望[A];'2006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胡宗渊;;推进我国造纸工业“十一五”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我国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意见》解读[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宗渊;;新历史阶段探讨我国造纸工业未来发展[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胡宗渊;;我国造纸工业未来发展的探讨[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嘉川;;我国造纸工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吴金宽;;关于我国造纸工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胡宗渊;;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好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A];2005年纸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傅光华;;关于我国造纸工业纤维原料供应的若干问题[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夏华林;;我国造纸工业现状与浆内施胶剂发展趋势[A];'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民;我国造纸工业存在四大差距[N];经济日报;2004年

2 曲成;我国造纸工业水资源浅析[N];中国包装报;2004年

3 记者 费伟伟;我国造纸工业将实行林纸一体化发展[N];人民日报;2001年

4 黄润斌;我国造纸工业喜忧参半[N];中国包装报;2000年

5 国伟;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N];中国包装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冯璐;我国造纸行业的“黑色烦恼”[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7 马建成;我国纸市成为世界市场晴雨表[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刘克谦;2003年我国造纸工业再传佳音[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记者冯璐;我国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确定[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10 记者 宋梅瑛;教材循环使用为何迟迟出不了笼[N];协商新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权;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2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2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