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有效运行的三循环模型与应用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industrial circular economy, some enterprises have solved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technically, but have not achieved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ircular econom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hree cycle model", that is, material cycle, value cycle and brand cycl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ory. Among them, the material cycle and value cycle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tself, and the brand cycle makes the profit model of enterprises change from resource itself to non-resource direction, thus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ycle but not econom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brand first strategy, emotional interest strategy and free derivative strateg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26;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荣现;韩苗苗;;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立法规制[J];农业经济;2012年05期
2 齐建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人类呼唤提升生命力的第四次技术革命[J];经济纵横;2013年01期
3 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9期
4 刘祥国;;我国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完善[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5 曹琳;;基于品牌延伸的地理标志产品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1年S1期
7 程启智;向宏桥;徐楷;;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段学慧;;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黄国清;刘彩云;王博;;江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定位和主要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肖忠海;;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4 汪友结,张建新,黄贤金,赖力,章波;区域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规划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蒋婉莹;;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袁芳英;王东海;;循环经济的综合边际效益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7 陈景岩;刘丽丽;;焦化工业的空间组织结构与环境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8 罗广妍;史亚军;杨为民;;北京蟹岛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高丽峰,李丹;依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10 张弛;;关于啤酒生产企业清洁生产主要途径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健强;陈明;;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明;;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立市战略的结合——以衢州为例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罗平;尚晓慧;;系统思维下的循环经济之路探析——以燃煤发电为例[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江;;我国塑料加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秦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关系及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黄英娜;张天柱;颜辉武;;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杰;孙兴华;;循环经济型企业环境核算体系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曲向荣;高丽峰;李丹;;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耀良;;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江;;科学发展观——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田昕加;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璞;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肖英;新型工业化战略与新疆工业可持续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7 姚卫星;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王志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村新型工业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俊年;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雯;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明晓;昆明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崔德涛;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单菁瑞;我国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科技政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倪宇霞;美国绿色金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庆;四川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诸葛欢;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杭园;杨小微;沈学政;;农产品品牌构建及其途径——以浙江茶产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朱红红;孙曰瑶;;快乐品牌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2期
3 靳明;周亮亮;;绿色农产品原产地效应与品牌策略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诸大建;邱寿丰;;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5 程启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范式革命[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6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魏澄荣;;试析循环经济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8 李玉基;;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J];法学杂志;2011年04期
9 姚黎,孔令梅;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10 王海龙;赵光洲;;循环经济对资源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及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磊;从物质循环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1期
2 辜秋琴;;循环经济发展与企业经济行为——基于三种循环耦合的角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4期
3 周耀柒;蒋兢;;循环经济 标准先行[J];中国标准导报;2006年09期
4 徐栋;;有色工业的“再生”循环[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09期
5 周宏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国废钢铁;2006年03期
6 张起花;;石化产业:向循环要经济[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07期
7 亦冬;循环经济: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3期
8 李新创;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J];冶金管理;2004年12期
9 亦冬;;循环经济: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之路[J];宁波经济丛刊;2004年05期
10 刘振;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组织超循环运行机理透视[J];节能与环保;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周宏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3 刘晖;;钢铁工业运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许凯扬;李国民;;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循环经济研究[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张凯;;经济转型期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程平;蓝华生;;浅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对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王鲁宁;;略论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价值及哲学基础[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铁臻;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张小梅 吴明;丰原集团 用循环经济赚钱[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杨中华 魏大鹏;多方努力走循环经济之路[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刘选武;铜陵:循环经济唱大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莎;循环经济何时走向市场[N];云南日报;2005年
6 冉慧敏;发展循环经济利好实实在在[N];证券时报;2005年
7 刘若景(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县域循环经济[N];广西日报;2006年
8 人资环;视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N];江淮时报;2007年
9 记者 :张建平;循环经济不能流于形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张显峰;“循环经济”为何一头热?[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张龙香;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郭安斌;延边地区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4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