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图文】:
;稳定性通过ERP应用深度、信息系统故障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设计制造一体化水平、员工福利和绩效工资增长率来考量;抗脆性体现在客户满意度、资产负债率、产品合格率、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深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深度五个方面;对于可恢复性可以体现为专利授权数量、新产品年开发量、新产品研发周期、企业文化渗透力度、盈利模式中设计、制造、服务占比;评价适应性的指标包括订单响应时间、情报收集能力、财务决算时间、市场敏感度。以上指标中定量指标可直接调研,定性指标采用5分Likert量表,研究理论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图1面向制造企业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度评价理论模型图1所示的模型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给出了不同阶段下健康度考察的关键因素,可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生态系统进行个性化评价分析,适用于各个发展时期的制造企业。2健康度指数合成方法2.1健康度指数合成方法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可借鉴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的思想,通过加权组合,构建出制造企业生态系统健康度指数,如式(1)所示。H=i=1NWi(j=1miωijHij)(1)式中,ni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包含的二级指标的个数;ωij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在该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Hij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的值;N表示一级指标的个数;Wi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在总指数中所占权重。健康度指数H的合成中二级指标权重ωij相对较多,且指标间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采用投影寻踪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获得,一级指标权重由于仅有5个,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并结合调查得到。2.2基于偏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的一级指标权重值计算理论新探19
权重均高于其它因子,说明指标的内容效度及判别效度较好。3.3结果分析为了反映天津市制造业的健康度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将样本企业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进行分析。在MAT-LAB2010a环境下编制AHP法程序,合成健康度指数,对于定量指标,通过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甄别、补全,选取有效数据作为指标值,包含大量数据则取其平均值。对于定性指标,按照李克特量表方法得到指标值。对所有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按企业类别取平均值计算,得到的一级指标及健康度指数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三种类型企业五个维度的指标值图3三种类型企业的健康度指数由图2可知,天津市制造业总体健康度状况良好,大型企业的稳定性、抗脆性和适应性优于中小企业,,但成长性和可恢复性不足;中型企业各个指标都处于中等水平,成长性和可恢复性较好;小型企业的成长性好、恢复能力强,但是稳定性和抗脆性差;适应性总体差别不是很大,相对来说,大型企业在这方面更好一些。图3表明,大型企业的健康度情况很好,小型企业次之,中型企业最差。这是由于大型企业在资金、人力、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处于成熟期,发展态势良好;小型企业刚起步,发展迅速、管控灵活,适应性强,所以健康度总体表现较好;中型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末、成熟期初期的阶段,很多企业正经历发展上的困境,面临市场压力大、人才流失、急需转型升级等情况,因而健康度反而不如小型企业。本文对样本数据的健康度的评测结果与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综合评判结果相吻合,表明本文构建指标体系与健康度指数计算方法具有客观性、有效性,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同时,由分析结果可见,文中提出的健康度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强;张轶;;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外包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文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5期
2 张银银;;利用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会荣;中小企业成长文化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华利;张翠英;;企业软件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4期
2 谢晓国;江西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思考[J];企业经济;2004年12期
3 董雯;罗静;;软件外包的治理性质及西安软件外包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07年39期
4 刘湘琴;吴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6期
5 余国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巧转;李娜;刘炬;孙慧;;基于能值分析的企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7期
2 王倩;姜国刚;;企业生态系统中循环经济发展框架研究[J];学术交流;2008年11期
3 黄明元;;循环经济的企业实践与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以华中水泥有限公司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楼园,赵红;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及非生物环境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5 ;企业生态系统[J];科技智囊;2004年06期
6 李淑云;;营建良好的企业生态系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2期
7 刘建伶;;乳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健康状况评价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0年06期
8 喻小军;徐玮蔚;;企业集群的生态链模型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8期
9 祝显图;苏明仙;;浅议建筑施工企业中隐性成本的危害与控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1期
10 胡晓军;杨锡怀;;企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飚;企业环境、行为与网络经济效益[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喜文;基于集体智慧的生态型企业协同进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李玉琼;网络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创新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黄明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米俊;基于生态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张鲁秀;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张白玉;创意产业园区组织生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2 吴雅婷;基于生态学理论的零供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杨;基于仿生学视角的企业并购协同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周凯;集群环境下软件型企业协同进化成长与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浏;基于节能减排的企业生产道德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王丽丽;生态学视角下的物流园区内企业间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7 康新瑞;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明慧;青岛市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环境评价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国秀;微型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测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恒;生态学视阈下的企业迁移及其对企业集群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8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7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