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图文】:
第一章 绪论9图 1 技术路线图1.4.3 创新点第一,论文将区域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单位,补充完善已有的军民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进行比较。区别于许多学者仅用技术创新能力衡量军民融合程度,或直接将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代替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前者忽视了军民融合本身具有的社会生产资源再分配、刺激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后者错在产业集群仅是军民融合最常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是军民融合的全部内容。第二,为更精确测度指标,论文筛选了办公地点位于样本地区的、具有军民融合概念的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专家评分结果,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完成实证分析。军工产业性质特殊,数据?
2020 占比 约 10% 约 40% 约 50%发展方向当前最薄弱环节,也是产业 2012 年我国向全球公布北斗——发展关键。由于支撑基础产 ICD 文件,国际厂商纷纷研制业体系薄弱,短期内我国企 兼容北斗芯片。北斗芯片价业难以生产高性价比芯片。 格降低有利于集成成本降低,从而推动北斗应用市场爆发。军工行业研究报告,2014西是“中国航天动力之乡”,航天产业基地主体建设完善,,集群内五大主体属同组织模式(图 2)。菱形协同组织模式是“政产学研”主导型的模式,是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及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网[78]。其中核心企业位络的中心,政府、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处于外围。此时,政府生产的决策者,而是参与者,从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为提供技术资源和智力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信息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玉婷;鲍庆龙;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评估及影响因子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5期
2 高式英;姚家万;欧阳友权;;基于产业集群的政府引导型区域产业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3 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4 阮建青;石琦;张晓波;;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J];管理世界;2014年12期
5 董晓辉;黄朝峰;李湘黔;;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比较——三个典型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23期
6 袁海红;张华;曾洪勇;;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9期
7 万幼清;王云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企业竞合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4年08期
8 吴刚;;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评测及路径优化设计——基于陕西的实证[J];人文杂志;2014年03期
9 张勇;李海鹏;姚亚平;;基于DEA的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7期
10 胡红安;李洋;;我国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以西部航空航天制造业集群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绍阳;朱博;白云生;谢和平;黄海;;非国防院校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麦绿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和期待[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郭瑞鹏;;刍议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相互关系[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士彬;杜献洲;;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N];解放军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宝林;军工企业军民融合供应链集成与制造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天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贵彬;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目标与实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郭岭;现代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雷;区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9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69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