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化、细碎化的小规模经营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就目前来看,经过长达30年的政策努力,我国土地分散化的经营格局非但没有发生基本改观,反而有恶化趋势,土地意义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受到限制。尽管如分工理论所言,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户可通过将不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外包,从而获得分工条件下的规模经济效益。但在现实中,由于单个农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以及组织内部较高的协调费用,将导致区域内农业生产难以被有效组织和维持,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国小农经营下的分工扩展受到限制。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在理论上,厘清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逻辑,解析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机理,进而深化对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新模式的认识;在实证上,基于农产品种类,将微观农户样本划分为全样本组、粮食类样本组和非粮食类样本组,通过实证分析来回答食品加工业发展对当地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有何影响?如何影响?会因农产品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吗?有哪些差异呢?进而为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新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内容(1)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影响的分析框架。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借鉴和文献综述基础上,构建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分析框架。分析包括土地经营规模、农业生产分工和食品加工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来源,解析食品加工业通过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分工两种路径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机理,进而为后续实证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在评析已有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量化分析指标与方法基础上,提出研究所筛选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核心指标和运用量化方法。(2)食品加工业生产率与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综合测度。主要任务是概述食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概况,在理论分析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影响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对食品加工业生产率与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设定、量化和分析,进而比较不同食品加工业生产率水平下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差别。开展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现状调查,概述调查实施基本情况,对样本农户户主基本特征、经营状况以及生产条件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基础上,结合前述方法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同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筛选出与本文农户调查样本区域和农产品品种相一致的微观企业样本,测度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食品加工业生产率分组的方式以及核密度函数估计,对食品加工业生产率与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初步判别。(3)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主要任务是通过分组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食品加工业生产率与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因果关系进行初步判别,运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测度和分析食品加工业生产率及其他因素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影响,并验证食品加工业通过土地经营规模和分工可获得性这两个途径,间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基于种植业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模型,对实证分析方法以及使用指标数据进行必要解释和说明,包括实证方法原理、指标量化原则、数据统计描述等,分别实证估计食品加工业生产率、土地经营规模和分工可获得性以及其他因素对粮食类和非粮食类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深入分析这些影响效应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途径,进而揭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2)研究结论(1)食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因农产品的品种而异。在全样本组、粮食类样本组和非粮食类样本组中,食品加工业生产率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171、0.077和0.124,非粮食类样本组的系数明显大于粮食类样本组。(2)土地经营规模对总体农产品和粮食类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果蔬类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负。在全样本组和粮食类样本组中,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系数分别为0.012和0.034,但在非粮食类样本组中,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利于果蔬类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系数为-0.04。(3)分工难易程度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都为正向,虽不因农产品品种的差异而发生偏转,但系数大小和显著性有所差异。在三个样本组中,农户越容易获得社会化服务,则其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也相应越高,但在对粮食类规模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除此之外,在非粮食类样本组中,分工难易程度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影响的系数要高于粮食类样本组,系数分别为0.036和0.006。(4)食品加工企业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农产品品种差异而产生了分化,但对分工可获得性影响较为一致。在全样本组和粮食类样本组中,食品加工企业对土地经营规模具有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865和1.297,但对非粮食类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转为负向,系数为-0.753,综合前述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系数来看,食品加工业通过土地经营规模间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效应分别为0.01、0.044和0.03。此外,食品加工业发展还通过降低分工可获得性的难度,进而间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产生正向影响。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7;F426.82
【部分图文】: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原理,生产效率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的为E 点,表示经济效率最优点。考虑到不同农业生产环节所具有的差异性,因此每个环节达到最优点所需的土地经营规模也具有差异,假定Q Q Q ,表示生产环节 a 只有在土地规模Q 上才能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同理环节 b 和环节 c 的最优效率所需的土地规模分别为Q 和Q E*效率E*E*1效率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原理,生产效率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的为E 点,表示经济效率最优点。考虑到不同农业生产环节所具有的差异性,因此每个环节达到最优点所需的土地经营规模也具有差异,假定Q Q Q ,表示生产环节 a 只有在土地规模Q 上才能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同理环节 b 和环节 c 的最优效率所需的土地规模分别为Q 和Q E*效率E*E*1效率

18图 3-5 分工影响生产成本示意图3.1.3 食品加工业对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诸多学者基于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整个农业产业中,食品加工业作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中间环节,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农民,不仅为农产品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扩展市场范围提供了可能,而且由于对原始农产品的加工和改造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营养和价值,因此得出一国农产品生产规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朱文珏;刘恺;;交易特性、生产特性与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基于专家问卷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11期
2 原毅军;谢荣辉;;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8期
3 张敏;苗润莲;卢凤君;李梅;胥彦玲;;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03期
4 李文明;罗丹;陈洁;谢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3期
5 陈文浩;谢琳;;农业纵向分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子测度——基于专家问卷的定量评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6 胡新艳;朱文珏;罗锦涛;;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从土地逻辑到分工逻辑[J];江海学刊;2015年02期
7 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中国乡村发现;2014年04期
8 吕挺;纪月清;易中懿;;水稻生产中的地块规模经济——基于江苏常州金坛的调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9 王亚飞;唐爽;;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与改进——兼论不同组织模式的制度特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11期
10 杨浩然;刘悦;刘合光;;中美农业土地制度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晗;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2 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D];浙江大学;2015年
3 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产业链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培先;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前江;我国香菇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15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1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