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11-08 14:40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电气化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未来能源安全、缓解能源紧缺、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多产业融合的特点.基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融合与变革趋势,从六个方面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热点.围绕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全气候目标,提出产业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十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大数据体系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部分图文】:

巨头,发展政策,汽车,世界


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和国六、欧六等排放标准的出台和落实实施,传统汽车油耗与排放控制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大众、雪铁龙等国际知名汽车公司的“排放门”造假事件从侧面引证了技术实施的难度. 新能源汽车以水、风、光、核、热、化石能源等多能源电力为动力,可实现高能效、零排放或超低排放. 在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和全球技术快速变革的发展态势下,汽车电动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全球多国和多家汽车巨头纷纷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图1所示.当前,能源紧缺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隐患. 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交通领域有效缓解我国化石能源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国家能源安全与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碳减排和空气质量提升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民关注的热点. 传统汽车的尾气排放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 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实现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能够从源头减少空气污染问题,极大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

生态圈,汽车产业


汽车“四化”带动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出行服务”概念正深入人心. 汽车购买和拥有主体发生了改变.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传统的汽车产业价值网络重心由汽车制造转移至汽车多样化应用和新兴后市场服务环节.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新能源汽车面向商业(B端)与客户(C端)应用服务的价值内涵和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形成了以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应用、基于汽车价值链的业务拓展、基于智能汽车的未来出行服务为核心的B端服务链,以选车、购车、用车、养车、换车需求为导向的C端服务链,综合构成新型汽车产业生态圈(见图2). 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载体,汽车产业生态圈将继续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新体系、新领域将参与未来出行变革,继续革新汽车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2.4 产业发展愿景与方向

原理图,电池,原理,气候


作为全气候电动车辆的核心,全气候电池目前可通过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材料改进、外部加热(交流加热和外电源加热等)、第三极(快速自加热)内自加热等3条技术路径实现. 目前,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主开发的全气候电动车辆已进入原理样车试验阶段,所采用的梯次自加热全气候电池-20 ℃到0 ℃自热时间12.5 s,电池能量消耗2.9%,-40 ℃到0 ℃自热时间42.5 s,电池能量消耗6.57%. 在车辆总重量增加约1%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总体放电功率提升6倍以上,保证了极寒环境下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见图3)[23-24]. 此外,研究隔热系数高、阻燃性能好的密封材料和低温低辐射隔热玻璃等的应用,研究石墨烯辅助加热、电加热等车内加温技术及冷热环境温度转换过程中的车内温控技术,将有助于开发新型智能、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温控系统,实现全气候车辆的高效、安全、舒适运行.3.7 高效节能与轻量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汪张林;;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过程的演化博弈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阮娴静;宁钟;;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构建与集成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10期

3 江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 施德华;季超;;基于雨课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年A5期

5 白科;;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思路研究[J];时代汽车;2019年20期

6 ;《汽车技术》2019年1-12期总目次[J];汽车技术;2019年12期

7 ;《汽车技术》杂志征稿启事[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0年01期

8 ;《汽车技术》杂志征稿启事[J];汽车技术;2020年01期

9 ;泥泞过后终是坦途,EVTECH EXPO2020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展6月再出发![J];汽车电器;2019年11期

10 周镇兴;;中职学校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3 赵鹏飞;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供应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战;基于ESFC框架的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演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曹小华;基于博弈论的汽车技术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韦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出口贸易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陆鸣;PC上海汽车技术中心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方向;BOSCH汽车技术事业部大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丹;基于能源国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崔贺铭;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合作联盟及其利益分配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9 李霞;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隋梦晴;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实证和仿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4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74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