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形成原因及消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5 17:08
近年来随着全球天然气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也面临一些新改变,区域内中日韩三国议价能力增强,不断寻求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俄罗斯作为出口国也在寻求出口渠道的多元化;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合作层次在提高,合作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内的天然气的“亚洲溢价”问题尤其突出,它不仅使得支付成本更高,进口国家离岸价高从而导致大量外汇损失,而且不能正确反映天然气供求形势还会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以及产业竞争力削弱等问题,所以消除区域内天然气市场主要阻碍因素“亚洲溢价”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然后对四国的天然气市场基本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内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该现象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加强区域内合作、定价机制探讨两大方面对消除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除了基本面因素之外,与油价挂钩的确是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相对于其他区域有更大溢价的主要原因,此外区域内国家存在一系列分歧也是阻碍区域合作从而被动接受溢价的原因。对于消除机制,本文提出要建立综合性配套措施:当JCC价格比较高,大于60美元/桶时,单独与H...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对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研究
1.2.2 对天然气定价的研究
1.2.3 对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的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2 论文框架结构
1.3.3 创新与不足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现象及市场基本面分析
2.1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现象
2.1.1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演变历程
2.1.2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目前情况
2.2 东北亚四国天然气市场格局分析
2.2.1 俄罗斯天然气市场
2.2.2 日本天然气市场
2.2.3 韩国天然气市场
2.2.4 中国天然气市场
2.2.5 影响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区域外变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亚天然气定价机制对“亚洲溢价”的影响
3.1 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机制
3.1.1 日本JCC定价机制
3.1.2 中国进口LNG定价机制
3.1.3 中国进口管道气定价机制
3.1.4 油价对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实证分析
3.2 内部合作存在分歧与障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之消除机制分析
4.1 加强东北亚区域天然气合作
4.1.1 东北亚区域内天然气合作基础
4.1.2 东北亚区域内天然气合作现状
4.2 定价机制探讨
4.2.1 管道气定价机制
4.2.2 LNG定价机制
4.2.3 LNG定价其他建议
4.2.4 东北亚天然气定价中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9016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对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研究
1.2.2 对天然气定价的研究
1.2.3 对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的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2 论文框架结构
1.3.3 创新与不足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现象及市场基本面分析
2.1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现象
2.1.1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演变历程
2.1.2 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目前情况
2.2 东北亚四国天然气市场格局分析
2.2.1 俄罗斯天然气市场
2.2.2 日本天然气市场
2.2.3 韩国天然气市场
2.2.4 中国天然气市场
2.2.5 影响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区域外变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亚天然气定价机制对“亚洲溢价”的影响
3.1 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机制
3.1.1 日本JCC定价机制
3.1.2 中国进口LNG定价机制
3.1.3 中国进口管道气定价机制
3.1.4 油价对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实证分析
3.2 内部合作存在分歧与障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亚天然气“亚洲溢价”之消除机制分析
4.1 加强东北亚区域天然气合作
4.1.1 东北亚区域内天然气合作基础
4.1.2 东北亚区域内天然气合作现状
4.2 定价机制探讨
4.2.1 管道气定价机制
4.2.2 LNG定价机制
4.2.3 LNG定价其他建议
4.2.4 东北亚天然气定价中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9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839016.html